2012年7月28日土曜日

大国外交战一瞥 日本 阴谋史

日本外交战略史

1901年小村寿太郎主导的伦敦日英谈判,约定日本同意英国在华的权益,英国认同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权益,权益受到他国侵害时,双方军事互助。日英欲以此牵制俄美等国。
与此前后的1901年11月,日本伊藤博文与俄尼古拉二世会谈。尼古拉二世提出:俄国认同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权益,日本认同俄国在华东北的权益。
英国得知伊藤博文的活动,通知了日本的小村寿太郎。小村寿太郎感到自己主导的日英谈判陷入危机,便趁伊藤不在之时,说服了元老山县有朋和井上馨,利用他们对天皇的强大影响力而使得日本政府方针放在了日英同盟方面。
1902年1月30日,日英同盟在伦敦签约。如此,伊藤博文放弃了对俄活动回日。
1903年6月23日,日本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俄采取强硬措施。日军加强备战。
1904年1月16日,小村寿太郎向俄公使发出要求俄从中国东北撤军的最后通牒,并蛮横表示,俄如不作回应就作为开战的表示。俄对此置之不理。1904年2月4日,日本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俄开战。2月6日,日本与俄断交。同日,日海军联合舰队由佐世保港向辽东半岛进发,2月8日日军偷袭旅顺口,向俄舰队及辽东半岛发起攻击。2月9日俄国对日宣战,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日俄战争开始。
俄国早在1897年就侵占了辽东半岛, 建造旅顺港,并部署太平洋舰队。当时与清达成协议:租借旅顺港及大连湾附近水域。
俄国在1898年又取得图们江及鸭绿江附近的矿场及森林,势力扩展至朝鲜。俄国加快西伯利亚铁路建设,必要时可对华迅速增兵。这引起日本不安,日本决定依仗与英国的结盟以尽快攻击俄国,限制其在东方的扩张。
1904年8月日本开始攻击旅顺港,持续了5个月,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次年1月最终攻占旅顺港。 
1905年5月27日开始的日俄海战,日本击沉俄国舰队的21艘军舰,大获全胜。
日本倾尽全国之力与俄进行战争,经历了1年半的战争后,此时已面临财政和兵源的尽竭。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日本银行在国内外举债维艰,国内加税使民众生活已经难以持续,日军派出94万人,战死8万,死伤合计21万人,日军兵源将近枯竭。俄国方面,国内发生激烈的阶级矛盾,出现彼得堡“血的星期日”镇压事件,沙皇尼古拉2世也想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和视线,将军队由西伯利亚铁路源源不断送入中国东北一带,俄国依然具有继续战争的力量,有精锐部队可以投入战争。日俄力量对比,日本已经无法持续战争了。如何才能立即结束战争,争取在谈判桌上获得利益,是日本明治政府的外交课题。 
日本希望借攻占旅顺港和日俄海战获胜的机会,尽快与俄国媾和,以避免财政、社会的彻底崩溃。日本寻找和谈的斡旋国家,当时法、德与俄交好,不会帮助日本,英国与日本签有日英同盟条约,俄国不会接受,而美国处于中立,与日本都属于后起国家,美国与日本虽有利益争夺,但美国需要在世界树立自己威望。于是,日本请求美国调停,美国也欣然接受。
1905年8月小村寿太郎作为日本全权代表赴美国,将与俄国签订《朴次茅斯条约》。
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在日俄战争开始后,就已经先派了自己在哈佛学习时的同学金子坚太郎去美国为日本活动,让他设法在美国形成战争责任在俄的舆论,获得社会各层面的支持。金子坚太郎在美国联络游说美国总统,并通过记者向美国民众宣传俄国野蛮强暴,日本是被迫开战的,以展示出一幅良好的正面形象。
1905年7月8日,日本谈判代表团在日本全权代表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带领下,怀着要收回15亿日元的战争费用,并获取库页岛领土的谈判计划,在举国欢腾中,肩负着全日本社会和人民的厚望,从横滨乘船赴美。谈判团长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面对欢送的人群,胆颤心惊,说:如果达不到目标,回来将面对民众的愤怒,场面会截然不同的。
越过宽阔的海洋,沙俄尼古拉2世的全权代表谢尔盖·维特伯爵也来到美国,他老练狡诈,一到美国,就在记者追随下,访问美国家庭,表现出亲善友好,表现着俄美的亲和力。娴熟地引导和影响美国的亲俄舆论。让大众舆论去影响美国政府的倾向。
美国一片风和日丽。但谈判间里,却阴云密布,双方明争暗斗,唇枪舌剑,一片惨淡。 
1905年8月10日,谈判开始,日本全权代表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要求俄国全权代表谢尔盖·维特伯爵对外保密谈判内容。维特伯爵爽快答应。
对于日本要求的朝鲜半岛统治权;俄国军队撤离满洲、朝鲜;南满铁路使用权;旅顺、大连租借权转让日本等条件,俄国代表谢尔盖·维特基本答应。
当日本全权代表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提出要俄国支付15亿日元的战争费用,并割让库页岛领土时,谢尔盖·维特却表示:俄国不会支付一分钱,也不会割让一寸土地。俄国只不过小败而已,并且不在俄国领土上。如果你们能打到我们的首都,那我们也许会割地赔款。暗示俄国可以继续打下去,让日本经济彻底崩溃。 
维特伯爵在谈判后不管日本的谈判内容对外保密的要求,立即向报界公布了日本的赔款割地要求,造成日本贪婪的印象,引导美国人和舆论同情俄国。
小村寿太郎无奈,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别墅,请求美国设法帮助。
于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让美国驻俄使馆大使去了解沙皇尼古拉2世的底线,并做沙皇尼古拉2世的工作。
美国驻俄使馆大使麦亚去见沙皇尼古拉2世,获悉沙皇一卢布也不想付,但因为获取库页岛仅30年,可以将南部割让给日本。其实这只是将以往的共管库页岛改为明确分界而已。何况日军已经占领了全岛。

俄国于1855年2月7日在日本下田曾逼迫日本签署不平等条约《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条约规定:库页岛(桦太),日本国和俄罗斯国之间不分界,维持以往之惯例。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由美国驻俄使馆大使获知这一信息,也并没有告知小村寿太郎。美国希望日本遏制俄国,同时也认为日本占有了利益并无益于美国。

小村寿太郎向日本国内报告了会谈情况,准备谈判破裂,以压迫俄国让步。但日本政府认为无法接受继续战争的危险,无法获取割地赔款的情况下,也要与俄罗斯签订和约。
日本政府认为签订和约至少避免了国家崩溃的危险,向全世界表明日本战胜了俄国,确立了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利益,也在世界上树立起了自己的大国形象。
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由大清获得巨额赔款,使全日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构建起日本国益的基础。这次对俄也想以获取战争赔款安定国家经济,但这一想法被俄国老练的外交官谢尔盖·维特摧毁了。
日本优先考虑国家安全,打算一无所获也要与俄国签订和约。小村寿太郎陷于僵局,无比苦恼。正在这时,日本驻英国大使馆发给国内一封电文,告知了沙皇尼古拉2世的底线,这是英国驻俄大使获得的信息,英国政府将其告知了日本驻英国大使。这封电文告知:沙皇尼古拉2世有割让南库页岛的意向。于是,日本全权代表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与俄国全权代表谢尔盖·维特伯爵终于签字,双方同意库页岛南部划归日本。
英国把这一信息透漏给日本,一方面是因为日英同盟关系,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顾虑:
如果沙俄阻住日本在亚洲大陆北方的发展,日俄矛盾就有可能转化为日本与其它国家的矛盾。日本极有可能把目光转向亚洲大陆的南方,俄国也可能目光转向西方,这与英国在印度的利益会形成冲突。所以才有了这一举动。
1905年9月5日《朴次茅斯和约》签订,次日日本国内报纸公布了消息。尽管日本通过条约取得了很多利益,也获得了半个库页岛,但这并没有满足日本民众原先的预期,因为日本在最初的谈判中已要求俄国割让整个库页岛并赔偿15亿日元的军费等。一部分激进分子更主张将伊尔库茨克以东的俄国领土割让给日本。和约与这种期望形成巨大落差,引发了对政府强烈的不满情绪,酿成了东京日比谷纵火事件,暴民狂呼:“谈判代表应斩首处刑”,一路捣毁警察亭,1000余人受伤,17人死亡,小村寿太郎的住宅被砸被焚,家属遇到危险。

该条约于1905年10月4日由日本枢密院批准。而桂太郎内阁则因为没有满足大众期望,被迫于次年1月总辞职。
《朴次茅斯和约》签约的6年后,1911年11月26日小村寿太郎去世,享年57岁。

《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重新瓜分。条约签订后,日本派代表与清朝政府代表交涉“东三省善后事宜”,通过《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日俄《朴茨茅斯和约》中给予日本的各项权利。
日俄战争的主战场在中国东北,中国人受害最深。当时的中国在清朝的腐败统治下,官僚只顾扩充私利,民众一盘散沙,整体社会既无人才,又没眼光,还缺少智慧。中国很少的几个有头脑的人,也因为主张变法,触及了统治者的神经,因而或被杀,或逃亡。当时决定中国命运的是西太后之类一些愚昧腐败的势力。当时的中国体制,不可能产生出俄国、法国、德国、美国那种水平的领导人物,当然也派不出俄国全权代表谢尔盖·维特伯爵和日本小村寿太郎这样可以在国外操纵舆论,巧妙利用各种机会、势力的外交家。
纵观当今的中国外交,对于涉及国益的战争赔款,绝无俄国、日本的拼死不让步的精神。沙皇尼古拉2世在内外动荡,革命将起,自己可能被推翻的情况下,都依然说“1个卢布也不赔,一寸土地都不让”。日本为了获得赔款,也用尽手腕,决不放弃。外交官竭尽全力,知道自己担负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中国的专制政治决定了国策不考虑民众利益和愿望,官僚们的私利重于国益。中国的外交官们只是在表现给领导看,或装腔作势,或撒泼胡言,低劣幼稚。看不到中国外交以成熟的技巧和智慧带来新的国益。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海底资源得以开发,日本由此成为资源大国,并以外交手段使得美国及东南亚各国都参与到中国南海的利益游戏中,使得中国处于孤立和被动。中国划定的空域、海域招数都被轻易破解。令人感到中国虚幻的大国形象与甲午战前的大清近似,没有真实能量,纸老虎而已。而当今中国社会思潮也与当年日本近似,偏颇而欠缺理智。当然信息不透明,选择性宣传,对社会大众进行误导是专制体制的共性,最终结果必然是国家的灾难。


日本的首位外国人武士


威廉·亚当斯 William Adams(1564年9月24日-1620年5月16日三浦按针)1564年9月24日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1564年亚当斯出生于英格兰东南部肯特郡吉林汉姆(Gillingham)的水手家庭。
12岁那年父亲于死去,亚当斯为了生活便到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Limehouse造船厂主Nicholas Diggins的手下当学徒。他在这里学习造船、天文学与航海12年后,加入了皇家海军。
亚当斯在皇家海军隶属于英国著名的私掠船长、探险家和航海家法兰西斯·德瑞克(Sir Francis Drake,1540年-1596年1月28日)爵士,德瑞克是在麦哲伦之后完成环球航海的第二位探险家。亚当斯曾在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入侵英格兰时担任货物补给船Richarde Dyffylde号的船长。
1589年亚当斯与Mary Hyn结婚,并育有一女Deliverance。然后,亚当斯离开海军,接下来亚当斯受雇为Barbary公司的引航,参与北极探险,这趟探险的目的是希望沿着西伯利亚海岸寻找到远东的东北航线,但是后来无功而返。
被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所吸引,34岁的亚当斯和弟弟托马斯在1598年加入了鹿特丹公司前往远东的船队。船队由五艘船所组成:
Hoop("希望"),旗舰,500 ton[1]
Liefde("爱"或"慈悲"),300 ton[2]
Geloof("信仰"),320 ton[3]
Trouw("忠诚"),220 ton[4]
Blijde Boodschap("好消息"或"福音"),150 ton[5]

亚当斯在1598年6月24日搭乘Hoop号从鹿特丹出发,先沿着西非海岸航行、经过麦哲伦海峡,再沿着智利海岸北上。但是航海的过程中遇上种种灾难,在南大西洋的恶劣天气下,船队失散,经过麦哲伦海峡后只剩三艘船 (Blijde Boodschap号在遭遇恶劣天气后损坏漂流,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进入瓦尔帕莱索,并被西班牙人俘虏、Geloof号则在1600年6月返回鹿特丹,船上原109名船员只剩36人)。

航程中,亚当斯更换到Liefde号。Liefde号先在Santa Maria岛(Floreana岛)等待,但是只有Hoop号在1599年春出现。两艘船的船长与亚当斯的弟弟等其他20名船员,为了补给食粮问题,都在与印第安土著的冲突中失去性命。即使如此,两艘船还是决定在1599年11月横渡太平洋继续完成任务。在横渡太平洋途中,Hoop号于1600年2月底遇到台风沉没,所有船员不幸罹难;Liefde号上剩下的船员在痢疾和坏血病的蔓延下,也纷纷倒下。只有Trouw号没有偏离预定航线太远,最后来到印度尼西亚的Tidore岛,但是所有幸存的船员都在1601年1月前被葡萄牙人一一杀害。
1600年4月29日,Liefde号经过19个月的航海,漂流到了日本九州丰后的臼杵 (今大分县),船员由原来的110人减少到24人。不能自行上陆的船员由臼杵城主太田一吉派出的小船接送,并向长崎奉行寺泽广高通报。寺沢在没收船上的大炮、火绳枪和弹药后向大坂城的丰臣秀赖请求指示。期间遇到耶稣会的传教士指控他们是海盗,要求即刻处刑;于是船只被扣留,船员被囚禁在大坂城。在当时五大老之首的徳川家康于5月12日接见了他们。亚当斯向徳川家康解释航海的目的、说明荷兰和英国等新教国与葡萄牙、西班牙等旧教国之间的纷争,化解了误会。徳川家康命令船员将Liefde号从豊后驶往江户,但由于Liefde号严重毁损及腐朽,在半途便沉没了。
1605年大部分原来的船员都在平户大名的协助下离开日本。
亚当斯也申请回国,但是一直到1613年都没得到批准。徳川家康对于亚当斯的西方知识很感兴趣,要求他担任外交及贸易顾问。这个时期,亚当斯也教授徳川家康的幕僚几何学、数学及航海等知识。1602年亚当斯与徳川家康的御用商人马込勘解由的女儿-阿雪(お雪)结婚,育有一子Joseph及一女Susanna。
1604年徳川家康要求亚当斯建造一艘西洋式帆船。亚当斯一开始犹豫不决,因为他只有在造船厂打过工,没有当过工程师,但最后还是接下这个任务。亚当斯在伊豆国伊东设置了日本第一个西式的造船船坞,在原De Liefde号担任二副的耶杨子 (Jan Joosten) 及其他船员的帮助下,完成了80吨的帆船。徳川家康很高兴,指示建造另一艘大型可进行远航的船舶。于是,亚当斯在1607年建造了另一艘120吨的船舶San Buena Ventura号。后来这艘船在1609年西班牙盖伦帆船San Francisco号遇到台风漂流到房总半岛的御宿海岸的时候,出借给西班牙人以让他们能返回新西班牙。
1608年亚当斯以徳川家康的名义向菲律宾总督Rodrigo de Vivero y Velasco接触,徳川家康希望能与新西班牙建立直接贸易关系。双方交换了友好文书,建立了日本与新西班牙的正式外交关系。
徳川家康对亚当斯的这些功绩感到满意,封他为武士,赐于佩刀,给与相模国三浦郡逸见村(今横须贺市东北部)250石的领地,以及一间位于江户日本桥的宅邸,并赐名“三浦按针”,成为日本第一位白人武士。名字的"按针"代表职业引航的意思,姓氏的"三浦"则来自封邑的三浦半岛。
亚当斯得到徳川家康的信任,日语也逐渐进步,没有几年,亚当斯便取代了原先担任徳川家康外交顾问的耶稣会传教士João Rodrigues。亚当斯的得宠使得耶稣会与方济会的教士们感到恐慌。他们尝试把亚当斯的信仰改变成为天主,但是没有成功。
在亚当斯以及荷兰人意外飘流到日本以前,葡萄牙人已经在1543年来到日本,并在平户及长崎等港口从事南蛮贸易。葡萄牙人在贸易的同时,也带有传教的目的,许多九州的大名如大村纯忠、大友宗麟、有马晴信因此皈依天主教,并支持天主教在其领地内的传播;没有几年,天主教便在日本发展成为庞大势力,这一势力让当权者感到头痛。
1604年,为了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贸易,徳川家康派Liefde号船长Jacob Quaeckernaeck等两名荷兰人前往东南亚的北大年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接触,邀请荷兰人来日贸易。由于忙于应付葡萄牙人与有限的资源,直到1609年荷兰人才在Jacques Specx率领下来到日本。两名荷兰使节带着奥兰治王子拿骚的慕黎斯的文书前往江户,亚当斯协助这些使节谈判,并让荷兰人获得德川家康授予的朱印状许可证进行贸易。
在1609年8月24日荷兰人从德川家康得到贸易权后,荷兰人在1609年9月20日于平户设立贸易站。这份德川家康亲自授予的贸易许可证被荷兰人小心的保存在平户以及后来的出岛,为接下来两个世纪荷兰在日本的独占贸易权提供了保障。德川家康授予荷兰人的朱印状现蔵于荷兰国立公文书馆。
徳川家康一方面希望从与外国人的贸易中得到利益,但另一方面也对基督教势力的扩张感到疑虑。徳川家康在亚当斯的影响下,当大批基督徒发起的社会骚动后,在1614年将耶稣会驱逐出日本。
1611年亚当斯得到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万丹建立据点的消息,于是寄了一封信给英国人,希望得知他在英格兰的家庭与朋友的消息,并邀请他们来日本贸易。
1613年,英国船长John Saris率Clove号抵达平户,带来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亲笔信和礼物,并且希望建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据点。亚当斯带着Saris在骏府城拜访了已退休的将军家康,再到江户谒见现任将军德川秀忠。秀忠给了Saris一套日式盔甲,要求转送给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这套盔甲目前被保存在伦敦塔。回程时,他们又再度拜访了家康,这次家康给予英国人贸易许可的朱印状。一行人在1613年10月9日抵达平户。趁这个场合,亚当斯曾经询问并得到德川家康的同意得以返回他的祖国。不过,最后他婉拒了Saris带他回英格兰的邀请。虽然想念在英格兰的妻小,但是在日本有封地、有地位,要是回国便一无所有了。
亚当斯接受了在新成立的平户商馆的工作,成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亚当斯其实反对将贸易站设于平户,平户是一个小地方,而且离大阪、江户等主要市场遥远。他向Saris建议在他领地附近的浦贺(今横须贺市东部),扼江户湾的出口,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没有被接受,重视与中国贸易的英国人还是选择在平户开设商馆。200多年后的黑船来航美国海军从浦贺登陆,日后横须贺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最大军港,证明亚当斯的确有他独到的眼光。
在英国商馆运作的十年间(1613-1623年),除了1613年来航的Clove号外,只有其他三艘船直接从伦敦抵达日本,而且带来的商品对日本市场没什么价值 (宽幅绒、菜刀、镜子、印度棉花等)。唯一能维持商馆运作的是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朱印船贸易。亚当斯持有幕府将军授予的朱印状,并在公司参与朱印船贸易的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亚当斯在1616至1618年组织了几次到暹罗及交趾的贸易,成果好坏参半。东南亚的苏木卖回日本的价钱可达到200%的利润。这些到东南亚的贸易帮助英国商馆多苟延残喘了一阵子,平户英国商馆在1623年由于财务问题关闭。
1615年,亚当斯访问琉球那霸的时候,带回番薯回到平户,并由平户英国商馆长理查·考克斯(Richard Cocks)最早在日本本土成功栽培了番薯。
1616年4月德川家康病殁,继任的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对于外国人与基督徒更加不信任、对外政策逐渐转趋保守。1620年5月26日亚当斯在平户死去,享年55岁,埋葬于平户商馆附近的公共墓园,现在是平户市的崎方公园。另外根据亚当斯的遗言,在可以望见江户城的逸见山顶修筑了按针冢。

亚当斯死后,他的领地被儿子Joseph继承,Joseph也继承三浦按针的武士头衔。Joseph后来和父亲一样从事朱印船贸易,但在1635年日本进入锁国时代后,便消失在历史记录中。

阴谋史
政治总是存在阴谋和权斗,不同的政治目标和品味,造就不同的结果。权力斗争与暗杀也是日本政治中一直存在的,从远古的暗杀苏我入鹿开始大化革新,到以后的本能寺之乱、以及毒杀足立义满将军------,一直到近代的226军人干政叛乱。

五一五事件是发生于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由日本帝国海军基层军官发动的流产政变。同时参与政变者还有日本帝国陆军候补生与血盟团事件的残存分子。
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日本海军的规模遭到更进一步的限制,引起基层官兵的不满,兴起推翻政府的风潮与运动,并改为由军法统治。这项运动与日本帝国陆军内部的秘密组织“樱会”的宗旨目的不谋而合。这些海军军官与日莲团的井上日昭以及由井上所带领的血盟团(keitsumeidan)搭上线,他们认同井上日昭对于发起昭和复兴的看法,并认为“铲除”政府首长与财阀人物是有其必要的。

1932年3月,血盟团事件爆发,井上的人马原本预定大规模刺杀二十个目标人物,不过最后只刺杀了前任的财务大臣兼立宪民政党党魁井上准之助,以及三井集团的局长团琢磨。


0 件の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