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木曜日

日本政治史 -------政治与平民生活的关系

日本政治史  
-----政治与平民生活的关系

国家、权力、政治非他人之事,与平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政治状况决定着平民的利益、权益,关系到平民的社会地位。所以,平民要研究政治,要研究对本阶级最有利的政治体制、政治策略等。
国家、权力、政治中,非民主的种类就是要掠夺平民的资源、财富来满足统治者欲求,平民只是满足王者欲望需要的牺牲品。

政治是夺取政权和维护统治的艺术, 人与人的需求、利益、想法不同就会产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政治。

为达到政治目的,人们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间谍术、破坏术、美女术、贿絡术、-----等等。历代政治中总离不开阴谋的策划,政治与阴谋永远相互依存。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所支持的政治是最有力量的。有远见的政治家都是和人民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人民的政治代表。

比较各国专制政治史,可以使人们更明了政治的作用。

孔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乱世做官,非银财贿赂不得上位,在位不做恶事,不得持久。古人看得透彻。这就是对政治特性态度的一种表白。过去历史上有数不清的志士都抱有对清明政治的热爱,以及对昏庸政治的厌恶。屈原的楚辞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动人词句。表达了一种寻求清明政治,向往公平社会的博大胸怀。


日本政治史

日本政治史就是一部欺压史,暗杀史。日本的政治改革总是伴随着或明或暗的杀戮。
日本最早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的大化改新就是由暗杀苏我入鹿开始的。在以后日本的历朝历代中暗杀不断。在新旧势力矛盾的时代,在矛盾漩涡中,在政治斗争中从未间断过暗杀,总有志士牺牲、入狱。源实朝、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坂本龙马、樱田门外之变、井伊直弼之死、2.26事件、内阁总理遭暗杀,------。

当然,专制政治的残酷性并不仅仅限于专制时期的日本,其他所有专制体制都有其共性。
例如,英国早期城邦互斗的政治史中,1327年爱德华(Edward)2世被王后策动军队推翻,叛军将国王监禁,并关进尸体箱内以使之感染病菌而“意外死亡”不果,又用喇叭插入国王肛门,再用烧红的铁棍插入腹内破坏内脏致死后,被声称“病死”;朝鲜政治失败者据说被“犬决”、“炮决”等;中国也曾经将副主席王洪文关在人民大会堂地下,不时用刺耳响声破坏神经;------等等的事例。

专制政治史就是一部暗杀史、迫害史,政治从业者虽可获得巨大私欲满足,但职业的高风险性、极端残酷性、荣耀的短暂性、阴谋伎俩、狡诈的欺骗性等随处可见。

日本专制时代政治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专制政治史大致相同,但却有其独特之处。日本民族的特色尽在其中。日本专制政治史与清朝及欧洲公国相近却结果各异,究其历史,可见日本人的特性因素。

明智光秀的本能寺叛变“三日天下”

政治从来都不讲情义,在任何政治集团中的相互关系都是利用,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案例。忠臣、亲密战友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危险的关系。

织田信长的忠臣,即亲密战友明智光秀突然发动政变,将织田信长焚杀于京都的本能寺。而另一实力者丰臣秀吉却趁机又夺天下于自己手中。

1582年明智光秀于支援丰臣秀吉出兵毛利氏途中,发动背叛兵变,攻占京都并夜袭投宿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称为“本能寺之变”。
明智光秀曾当众受到织田信长侮辱和打骂,原因是有人告状说明智光秀提供给武士们的餐食有鱼腥臭。这是否有背后挑唆,或织田信长为显示权威故意而为暂且不论,明智光秀有强大实力,自然不肯咽下当众受羞辱的窝囊气,原本反叛的潜意识浮升直上,在出兵征敌途中突然发令“敌在本能寺”,挥军包围并火烧织田信长所在的本能寺,发动了兵变。织田信长因此在本能寺被焚杀,尸骨无获。织田信长的长子织田信忠于京都二条御所与明智光秀作战,战败后切腹自尽。

织田信长一死,消息传到正亲自率兵包围高松城的部将丰臣秀吉处。大树一倒,各实力者立即感到夺取天下的机会突降,绝不可丧失。丰臣秀吉当机立断,立即与高松城议和停战,并率兵在五日内“强行军”约200公里弛返京都,以“为信长公报仇”之名为号召,成功收纳流窜在各地的信长旧属,行动之迅速大大震撼了京都的明智军。随即在山崎丰臣秀吉军队与明智军展开决战。明智光秀因获知消息时不及准备而大败。明智光秀逃走,时逢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丰臣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

明智光秀刚取得天下便被秀吉击败,被世人讥讽为“天下三日”。

东京的历史

东京原名江户,即江河入海口之意。江户以前是一个小村落,村落的首领名叫太田道灌。
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的战争中,1590年围攻小田原城时对德川家康说:“等把北条的小田原城攻下,我把关东地区给你,把你原来的200石加封为250石,你可以建江户城,不过你要交还三河(爱知县东部一带)的领地。”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的势力扩大恐惧已久,想方设法要削弱他。
1590年7月5日北条投降,小田原城陷落。德川家康立刻带着部下进入了江户进行考查,发现那完全是一片不毛之地,靠海的平原地带狭小,土地松软,湿地居多,日比谷海湾进入平原地,此地为河川、沼泽、水池错综的广大湿地,人烟稀少。与自己现在的三河领地无法相比,他与部下都明白这是丰臣秀吉为了削弱自己的力量而采取的策略。将来丰臣秀吉要进攻这里也是无险可守。但德川家康自知无法抗拒这一旨意。如果不同意那结果就有可能领地被收回,却不再给其他的,结果会更惨。而撕破脸进行战争,眼下又不是时机。面对这片土地,德川家康内心盘算,这里有数条主要河流入太平洋,还有丰富的海湾资源,水运条件极为方便,可以建造与大坂相同的港口开展贸易,发展经济,壮大自己财政力量。在军事上也可以利用迂回水道防范敌人进攻。于是,他以乐观的态度鼓励部下,要把江户建造成最好的家园。
德川家康即刻将三河的领地交还给丰臣秀吉,率部下及家属6万余人进入江户,先在土地较坚固的地区建造部下的住居。但找不到清净淡水,挖井得出的水都含有盐分,德川家康的部下大久保藤五郎经过寻找,发现有一涌泉水池有良质淡水,命名为“井头”即最好的井水之意,于是由此挖掘水渠引水到部下的居住区以便饮用。
德川家康及部下入住江户后,为了保证税赋收入来养活统治阶层。募集天下人入住,以发展商业、文化、建造更繁华的城市,但募集天下人入住的前提是要具备居住条件,于是改造湿地,形成可用来建造居住区的土地。先在湿地处挖掘沟壕,以便使周围囤积的水流入,由此形成固定土地。
德川家康指挥部下进行建设,把日比谷海湾、涩谷(原名“盐谷”)填平建造成开阔平地,又开挖水渠、水源、河道以利于水运、防卫和居住。

德川家康彻底消灭丰臣家族

政治从业者必须薄情寡义,因为你不吃我我就吃你,必须不停争斗,保持老大地位,不能坐视他人坐大。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也都是如此。

丰臣秀吉在五十七岁时与侧室淀殿生得一子,名丰臣秀赖(1593年8月29日-1615年6月4日),在丰臣秀赖出生之后,丰臣秀吉对原本收养的继承人丰臣秀次开始冷淡,夺回赐给丰臣秀次的权力,赐丰臣秀次死,将其妻妾子女灭族。从此,丰臣秀吉便为丰臣秀赖的将来铺路,制订了五大老与五奉行,让他们辅佐丰臣秀赖。

但丰臣秀吉尽管明白这些位高权重的臣下期盼着他早死以便自己说了算,但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61岁去世,据说有人在他吃的炸天夫罗中放了毒。

丰臣秀吉死后,6岁的丰臣秀赖即位,由丰臣秀吉侧室淀殿(淀夫人)丰臣秀赖之母实际执政。看似真正的“孤儿寡母”政治,但实际上,据说丰臣秀赖真实的生父是大野治长,他一直或明或暗地支持着丰臣家。

丰臣秀吉死后,五大老以德川家康最具影响力,德川家康使丰臣家内部势力开始派系分立。不久,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也过世,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开始与德川家康对立,双方各自拢络势力,准备决一雌雄。

1600年,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部武士集团----东军,与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对决,史称“关原之战”,德川策反敌军内部将领,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最后赢得战争。

德川家康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用尽各种阴谋手段,他让德川家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女儿千姬与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结婚,并使丰臣秀赖官至右大臣。他对丰臣秀赖用臣下的礼节,又通过丰臣秀吉正室的高台院表示希望与秀赖生母淀殿进行友好对话。表现出一副高姿态。
丰臣家原在德川家之上,丰臣秀吉活着时,德川家康惧于其势力而顺从服贴,但在他死后,德川家康已经无所畏惧了,野心毕露。德川毫不想履行辅佐丰臣后代及家族的承诺,而要自己当老大。德川家康一直意图让丰臣秀赖前去参见他,但屡次被淀夫人阻止,双方在政治关系、地位上下之分上互不相让。直至1612年(庆长十六年),丰臣秀赖在德川家康养女婿加藤清正斡旋与陪同下,在二条城拜见德川家康,这种见面,使二人表面形成暂时性和睦。
相见时,加藤清正暗藏短刀,以防不测。

德川家康与丰臣秀赖见面后,德川家康察觉丰臣家仍然藏有大量资金,就别有用心地鼓励他多建筑寺庙,树立好的名声。其目的是要消耗丰臣家的财产,并进行心理上的压迫。此后,丰臣开始在京畿各地筑起新的寺院,但是幕府这一兴建寺庙的手段仍然无法完全消耗丰臣家的资金。

1614年(庆长十九年)丰臣秀赖为了恢复丰臣家的威望,着手修复因地震倒塌的京都方广寺,并于本殿中安置一巨大梵钟。

德川家康方面由五山之僧(金地院崇传等人)与林罗山解读丰臣家重建京都方广寺的钟铭文。文中写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国家安康、君臣豊楽”,此文句前半段认为是把家康的名字分开来写,是诅咒家康被分尸杀死,德川家分崩离析;后半段的君臣丰乐倒著念即是“乐丰臣君”,以丰臣氏为君主而忻乐)。德川幕府以这种文字狱手法要求惩处钟铭文的作者清韩,并且要丰臣家谢罪,归还领地,转封到大和国等等。丰臣方面派遣武将大名片桐且元与近侍大野治长之母大藏卿局前往说明。

而德川家康内心早就打定主意要找一切借口灭掉丰臣家,以防其后代再起。于是禁止方广寺大佛开光,并且向丰臣方提出以下三项要求,令其任选一样。
淀君作为人质留居江户;
丰臣秀赖迁出大阪城,前往大和郡山城;
淀君和秀赖迁居安房国,上总国,由幕府给与俸禄。
德川家康还拒绝接见片桐且元,只同意与大藏卿局见面。而片桐且元表示大坂城是丰臣秀吉创建的居城,不能随便迁离。
对于此三项要求,淀君表示拒绝,并且调集浪人准备反抗。德川家康以不服从幕府要求为借口开始进攻丰臣家。

1614年至1615年,德川家康率军在大坂进行了大坂的冬之战。多次恶斗,难定输赢,而寒冬中德川军欠缺粮食,德川家康便有意与丰臣方交涉讲和。
12月17日丰臣方遭到德川军火炮轰击,击中城中心的天守阁,有侍女因此死亡。炮击后的第二日,德川家康派亲信本多正纯与側室阿茶局与丰臣方的使者淀殿的妹妹常高院开始会谈,使淀殿同意和议。交涉地点在德川方京极忠高的营地。第一天的交涉因意见不和而决裂,第二天达成协议,条件是只能留下城的核心,二层外围城郭、三层外围城郭都要拆掉,而且也要填平濠沟,淀殿可以不会成为人质,改为处分大野治长(秀吉死后为丰臣秀赖亲信近侍。1599年,策划一场暗杀家康计划被发现,问罪,后流放到下野国(今栃木县)。翌年参与关原之战,加入东军,被家康赦免。战后,家康写了一封表示对丰臣家没有敌意的信,命他做为使者送去丰臣家,从此他就没有再回到江户,而留在大坂。1615年的大坂夏之阵以将德川秀忠之女、即身为秀赖夫人的千姬送回德川家做为议和条件,希望换取淀夫人与秀赖的平安,但是没有结果。最后大野治长母子与秀赖母子一起在大坂城的山里曲轮自杀,享年47岁。)与织田有乐斋(织田信长之弟),以此条件达到和平协议。

德川军独断地开始填平濠沟以及破坏城墙的工程。该工程从全日本的大名招揽人手,意在警示,清拆工作几乎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由12月23日起到翌年1月19日完成。大坂已成为无牙之虎。

在大坂冬之阵双方议和后,德川家康暂告停战,从大坂城撤军。

德川家康从京都回到骏府,把德川秀忠调到大坂的伏见,另一方面命国友锻冶制造大炮以准备进行战争。1615年(庆长20年)三月,大坂有动荡不稳的消息传到骏府,说:之前被填平的濠沟再度筑起,德川方面要求丰臣家解雇浪人,松仓胜重再度要求秀赖移离大坂,安排新的领土。德川家康命令各大名集结在鸟羽伏见做出战斗准备。1615年4月29日德川家康再度率军15万攻击大坂。丰臣秀赖守卫兵力约6万。大坂夏之战开始了。战至5月8日德川军胜利,无险可防的丰臣家很快被灭亡了。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时代结束的明治维新时,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讳,所以于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为“大阪”。

德川家康以武力统一了日本,1603年天皇敕令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建立了江户幕府。


江户的城市建设

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后,命令全国180名大名在江户建造各种工程,既在财政、劳力上削减他们的力量防止他们反叛,又完成了江户的城市建设,使江户发展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1603年起,德川家康在江户建造城墙,并对江户城进行规划,在江户城挖掘螺旋型的河道以防敌人入侵,同时供人们用水,河上设置36座桥梁,各桥梁下设置哨所检查过往行人。江户城东西约5公里,南北约4公里,比太田道灌的江户村扩大了40倍,这一工程直至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家光时才完成。德川家康规定社会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武士是社会的最高层。对城市居住区按照身份作了规划。绿树最多的高地--山手(手状山形)以及城市周围的要冲地带由武士居住,武士居住区的道路拐弯抹角,并在道路上设置了很多木门,夜间关闭,以防敌人进攻。一般工匠和商人等在江户城的低处居住。农民不准在城里居住。德川家康分封了约300个地方藩主,为了防止这些地方藩主叛乱,德川家康规定:各地藩主在自己的领地居住1年,必须再回江户居住1年,并把家属留在江户作为人质。为此,各地藩主都在江户建造了自己的豪宅。为了来回赴任,幕府还命令藩主修建江户通往各地的道路,以耗费他们的财力,减少他们反叛幕府的实力。出自这一目的,当时修建了5条主要道路,从江户城到天皇所在的京都,沿太平洋建造的道路称为东海道;从江户城到信州、木曾谷(长野县)山区建有中山道;从江户城到甲府(山梨县)建有甲州道;从江户城到东北白河(福岛县)建有奥州道;从江户城到日光(枥木县)建有日光路。这5条道路每隔1里种1棵树作为标记,称为"一里塚"。途中还设有客栈、关卡等。这些道路促进了江户与各地的物资、信息往来。为了修筑江户城和住宅等,各地工匠汇集到江户城,商人也随之而来,城市不断扩大,街道逐渐增多起来。到了18世纪时,人口已超过百万,成为当时与伦敦相提并论的大城市。人口增多商业发展,戏剧、文学、美术等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浮世绘(绘画)、歌舞伎(戏剧)、浮世草子(小说)等等纷纷出现。江户的繁荣持续了250余年,直到1868年日本南部改革势力实行明治维新,迫使幕府政权崩溃。于是江户改名为东京。

明治维新后的东京
维新政府实施"四民平等",武士失去了地位和俸禄只得改行或回老家。顿时江户城人口减掉一半以上。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洲文明开化。1868年,东京的筑地建起了外国人的居住区、旅馆等。 明治维新5年之后,东京南部发生火灾,银座地区也被烧毁。于是政府决定重建银座,改木结构建筑为不燃的欧式红砖瓦房建筑,道路也使用欧式的煤气路灯。政府还请了英国建筑家托马斯瓦特鲁斯进行技术指导。还在东京北郊的小菅引进德国的砖窑。1872年明治政府还从英国买入10辆蒸汽机车、58辆客车车厢,开通了东京新桥至横滨的火车。3年后,在英国专家指导下日本产出了国产的客车。学习欧洲,文明开化的政策使东京市街发生巨大变化,西方设施也纷纷出现。东京人口逐渐增加,商业繁荣起来。


关原之战
1598年(庆长3年),丰臣秀吉病逝,继承人是只有六岁的丰臣秀赖。丰臣秀吉于病逝前设立五大老和五奉行,德川家康为五大老首席。

德川家康在秀吉病逝前,已经违反武家大名禁止私自通婚的规定,安排与部分大名进行婚姻。又在丰臣秀吉死后,私自分封领地,由此扩大己方实力。因此造成其他中老和奉行的不满。而对这些不满,德川家康只当耳旁风,最多回应说:“我老了,脑袋不清爽啊。”对此,石田三成最为恼火,甚至要暗杀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的行动惹来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袭击(文治、武斗派斗争)。在家康安排下,石田三成在佐和山城隐居。德川家康继续在京都伏见城及大坂城执行政务。

1599年在大阪城,祝贺丰臣秀赖的典礼时,德川家康察觉了对自己的暗杀计划,主谋者是前田利长、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及土方雄久。为此,大坂城内要求讨伐前田利长的声势高昂。德川家康在准备出兵之际,前田利长将他的生母芳春院送往江户城成为人质,事件得以平息。

不过,不满家康的声音并没有减退,户泽正盛汇报东北地方大名上杉景胜积极进行军备,行动极不寻常,家康派遣使者要求景胜汇报甚至迫使他上京都汇报。上杉景胜没有理会。
上杉景胜的家臣直江兼续写了《直江状》指责家康,家康看过后大怒,于是在5月3日发表讨伐上杉的宣言。虽然五奉行中的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增田长盛以及三中老的中村一氏及生驹亲正要求中止出征,但德川家康决意行动,6月16日由大坂城出发,7月2日到达江户城。
7月中旬,石田三成与部分支持丰臣家的大名以打倒德川家康为目的开始有所行动,并于7月18日包围德川家康的伏见城,开始进行攻击。8月1日西军攻下了伏见城。7月24日德川家康在小山的时候,探子汇报了石田三成起兵的举动。德川家康在7月25日进行小山会议,大部分的随行大名支持德川家康的行动,并立即折返到江户城。

8月德川家康回到江户城,并派遣先锋部队在东海地方及东近畿地方交战。德川家康在9月1日出发,9月14日到达美浓。9月15日双方在关原交战,最初的形势对德川家康的东军不利,西军逐步进迫到德川家康本阵;不过到了中午左右,西军的小早川秀秋叛变投入德川家康的东军,形势得以扭转。最后东军取胜,自此权力落在德川家手中。

在此场战争后,1603年,朝廷中的使者到达伏见城,敕令德川家康出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创立了江户幕府,也称为德川幕府。同年,德川家康将亲属千姬嫁给丰臣秀赖以示友好。1605年德川家康退位给三男秀忠,被一般人称为大御所。德川家康表面上在骏府城隐居,但实际上仍然在幕后操控大权。



日本封建体制中的贪污贿络

“知行国”是日本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古代有影响力的贵族、寺庙、武士通过特定地区管理权所获的利益的制度。也称之为“国务权”或“吏務”。获得的“国务权”或“吏務”的贵族、寺院等称为“知行国主”。知行国主有权推荐自己的亲友等任“国司”(地区代管人)收取税赋等。

权力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用来满足私欲私利,利用国家权力获取收益是封建体制中官员的工作。而官僚也是私派,完全凭血缘关系或交情浓淡。所以,干部组织部门一直是一肥缺。

权力是满足私欲的最直接工具,于是,权力周围奇象丛生,权力与性滥交便必然蓬勃发展起来。这是一种利益的结合,多含有谋略色彩。在日本,至今为了利益也经常有性贿络现象。当然,不仅是日本,其它各国也不乏性交易,有人说中国的“央视”为XX海的后宫,等等。各国
情报组织也利用“性”来达到目的,以“性”获取利益,自古有之,而当今,其手段发展运用精湛独到。

“知行国”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期(10世紀初)的“院宮分国制”。“院宮分国制”是天皇家属(太上皇、帝妃、太后、皇后、皇太子等)有权推荐亲友在一定的地区,担任一定年限的“国守”(管理人),接受当地上交的税赋交由天皇家属使用。以后各地豪强仿效,演化成为全国贵族、寺庙等有影响力的人,也派自己的亲友获取某一地区的收取税赋等的权利,称为“知行国”。



美国逼近日本

美国逼近日本,国际环境的变化给日本带来了新的社会变动。

1853年(嘉永6年)6月3日、美国东印度舰队的黑色蒸汽动力船在58岁的司令.佩里率领下开入东京湾,要求日本开放对美国贸易,允许美国船只停靠日本。

1848年美国与墨西哥开始战争,2年后美国取胜,获得加利福尼亚州等更大片领土,美国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由此美国的目光开始投向了东方。

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取了中国的香港,法国、荷兰也都在东南亚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俄国也虎视耽耽觊觎着东亚,美国感到自己来晚了,提出“利益均沾,待遇同享”的要求和口号,并且为了进出亚洲贸易而开始行动。

1848年7月美国拉各达号船在日本沿海遇难,15名船员被日本人监禁7个月,残酷虐待,并被要求放弃天主教,踩圣母玛利亚的头像。这些践踏人权与野蛮的行为在美国报道后引起舆论哗然。

贝利研究太平洋航线,要求政府允许远征日本,履行保护本国漂流民生命和财产的使命,1857年5月27日,美国议会决定远征日本,要求日本开国。次年3月57岁的贝利被任命为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并具有外交全权。当时的贝利说:为了人权和文明,日本必须开国。2年后日美友好条约制定缔结。

1846年美国东印度舰队的舰队司令彼特鲁曾带着国书到日本,进入东京湾就被拒绝,登上美国船的武士身份也没确认,就交给了国书,结果国书根本就没有送到幕府。
他的友好态度带来了失败。一无所获而归。

贝利吸取他的教训,对日本的社会、武士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制定了详细交涉计划。
俄国也派舰队逼近日本但中途触礁。英国因太平天国而顾不上,结果贝利顺利进入东京湾,要求见幕府最高决策者,递交国书。

贝利出发前被要求不准使用武力,但贝利依然以加水为借口进一步逼近东京湾。黑烟滚滚的军舰逼近,引起社会更大惊恐。幕府老中阿部正弘负责江户湾防卫,认为不可再拖延接受国书,幕府决定接受。

2天后的1853年7月14日上午10点,美军300人在乐队演奏中登陆久里滨,贝利在幕府临时设置的帐幕中递交美国第13任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给幕府高官。

国书关于通商的条项中写道:日本皇帝陛下若认为与外国通商危险,建议可以先试行5年或10年,如果没有达到期望的利益可以退回开国以前的状态。
美国的本意是不容许日本说“不”,美国要抢在其他列强之前获得在日本的利益。

贝利递交国书3天后,撤离日本。临行前说:我明年春天再来听回音。

不久普车臣带领俄国船进入长崎要求开港,幕府回答如果给美国开港,俄国也享受同样待遇。而实际上幕府只想拖延,并无开港之意。

1854年2月13日贝利又率美国军舰进入江户湾,3月8日500士兵军乐中横滨登陆,1854年3月31日逼使日美和平友好条约签定。日本对漂流的美国人的生命与财产予以保护,允许进入日本港口加水煤、食物等,涉及利益的通商可省略不强求。美国给日本人面子,免得逼急了拒绝签字。
锁国200余年的日本开国了。日本又向文明走近了一步。 美国随军画家所画“贝利登陆日本”

贝利回国后投入美国南北战争,63岁去世。去世前出版了《日本远征记》,高度评价日本人的诚实、勤劳。预期日本一定会成为文明国家有力的一员。

贝利率美国军舰进入江户湾,当时的日本社会因外部威胁而上下一片惊恐不安,幕府召集大名(各地藩主)开会讨论对策,结果130名大名表示要坚决保家卫国,以武力赶走外国船,而希望开国与外国通商交往的大名只有8人。攘夷派占绝对主流。

当时,由于幕府长期闭关锁国,禁止对外接触,日本举国上下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在信息不通的武士藩主头脑中以为凭着武士的勇气和不怕死精神完全可以战胜外敌。

幕末,因为日本社会各阶层普遍不满幕府腐败统治,各地志士寻求摸索改变社会的方法,有一部分下层武士提出尊王攘夷要求,就是要幕府把权力交给朝廷,并且各地志士、武士集团自主组织起来,采取抵抗外敌的行动,类似于中国晚清的义和团,但行为不像义和团那样没有遮挡,而是各组织、志士之间相互联系,主动采取一致行动。社会精神活跃,群体方向基本一致,迫使幕府倒台。对异国有所了解后,能够顺应客观形势,认清自我不足,而积极进行开放改革,引入最关键的西方政治体制,完成明治维新,使日本进入列强行列。

日本人由于长期的武士精神熏陶,重视名誉,武士们的忠义心、社会责任感强,在面临困难境地时,会不顾死活抽刀决斗,即便死了也要如樱花飘落般美丽地结束生命,留下英名。所以,当危机来临时,大部分人敢于奋起,很少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因为这会被人瞧不起,以后永远抬不起头来。社会环境致使他们如此。日本上层人士也能够认清大局,能够为国家安危而放弃私利。例如,一战时,天皇带头贡献俸禄购买军舰,不像大清西太后只考虑自己生日而挪用海军军费去建造颐和园。日本贵族或武士上层在大多数情况下,听取各方面意见,难以脱离社会太远,不会利令智昏到无限制地扩充个人私欲、利益的地步,能分清大局和局部的关系。一般藩主如果做出错误决定也会立即遭到周围人士反对。忠臣义主是上下关系的标准。社会一般很难容纳只顾私利不管他人的行为。

日本人对待敌人打击彻底,要求解决问题有效率,不留后患。日本有句俗语“喂毒,连盘子都让其吃下去(毒をあげば、皿まで)” 。制定策略、方案都会按这种模式考虑和行动。在南京大屠杀中也是如此,发现尼姑庵中有男兵装成尼姑隐藏后,就彻底屠城,不论男女老幼。

蒋介石在日本也学到了这一点,消灭共产党要“宁可错杀3千,不可放过一个” 。当然,蒋在心情上尽管如此,但执行起来时,因其组织内的各种不谐调都不可能保证这一条的彻底和缜密实行。

日本历史上有许多叛乱,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不服不公平对待。所以明知必死也要起事。
例如,织田信长征战统一的过程中,在本能寺被杀,就是因为部将明智光秀不服被欺凌,而突然发难;“樱田门外之变”执掌幕府大权的大老井伊直弼被水户武士所杀,就是因为不服他大肆捕杀敌对势力;2.26事件因为下层军人不满社会贫富悬殊而愤怒诛杀政府总理、大臣等诸多当政者。

这是人的一种保护自我尊严的信念使然,任何社会只要存在不公就总会有人奋起,要站出来拼个鱼死网破。日本也如此。也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精神需求使得人类冲破专制体制,进入了民主社会。美国独立宣言等民主宣言都是实证。所以,任何执政者不认识这一点都有被推翻的危险。中国大清政权愚蠢的对内、对外政策就必然导致失败,这就是历史的明证。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无视民众意愿,忽视社会力量,将会带来政权的灾难性后果。

明治维新活动家几乎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人数之多,思路之广,毅然奋起之精神,都是空前的,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努力,才使得近代日本成饿虎之势,快速跃起。

萨摩藩和长州藩挑头对抗幕府    因天时地利人和

萨摩藩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也称为鹿儿岛藩。古时是琉球王国,习惯于靠自己实力争天下,不服强势。在江户幕府时代,天高皇帝远,发展与国外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有自己的渠道了解外国信息。幕府后期,与附近的长州藩结成倒幕联盟,是明治维新的主力。明治天皇掌握政权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萨摩藩。

由生麦事件斩杀西人引发的萨英战争

1862年9月14日,萨摩藩主岛津久光回家的行列行至横滨郊外的神奈川生麦村时,四名西洋人不知日本礼仪,没有退到路侧一旁,而遭到萨摩藩主属下武士砍杀,一人死亡、两人重伤。
为此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要求赔偿并处罚肇事者。1863年5、6月间,从幕府处收取生麦事件的赔偿金十万英磅。

1863年8月6日,约翰.尼尔为了要与萨摩藩面对面谈判,组成旗舰尤里亚勒斯号率领的七艘军舰的舰队,由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奥古斯都.库柏中将协同指挥,从横滨出港。

1863年8月11日,英舰队到达鹿儿岛湾,于鹿儿岛城下町以南七公里的谷山乡近海锚泊。因此,萨摩藩宣布进入总动员体制。

1863年8月12日,英舰队继续推进,至距离鹿儿岛城下町附近“前之滨”约一公里处锚泊。英方向访舰的萨摩藩使者提交国书,要求处罚生麦事件的犯人,及赔偿受害者家属2万5千英镑。萨摩藩持保留态度,并提议翌日于鹿儿岛城内会谈。

1863年8月13日,英方拒绝城内会谈之提议,要求萨摩藩立刻提出答复。萨摩藩于提交英舰队的答复书中表示,萨摩藩“关于生麦事件并无责任可言”,并拒绝英方的要求。此时英舰队移泊靠近樱岛的横山村、小池村近海。

另一方面,生麦事件当事人的奈良原喜左卫门等人,则计划偷袭英国舰队。由海江田信义、黑田清隆、大山岩等人,分别伪装成国书答复使者,与卖西瓜的商人。其中伪装成使者的成员成功登舰,但其他人包括奈良原等,则因为英方戒备森严不允上船而退去。

1863年8月14日,代理公使约翰·尼尔通告萨摩方的使者,若不接受其要求即会行使武力。此时萨摩方已经决定开战。藩主岛津茂久(日后的岛津忠义)与其辅佐人岛津久光,判断鹿儿岛主城位于英舰炮射程范围之内,而将本营移向较远处的千眼寺。

1863年8月15日,英国舰队扣住了萨摩藩的三艘蒸气船(白凤丸、天佑丸、青鹰丸)。中午,萨摩藩的岸防炮台80门炮突然对射程内的英舰发炮。英舰被打的措手不及。14点,英军使用100门舰炮攻击炮台、鹿儿岛城,破坏了近代工厂集成馆附近,使萨摩藩失去蒸气船和所有生产炮台的工厂。

1863年8月17日16时,英国舰队炮击樱岛后,开始撤往横滨。

萨英战争的结果,令萨摩藩了解到英国的新型大炮命中率、射程都远远优于萨摩藩的大炮,知道了攘夷属于自不量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转而决定学习西方,联合西方,发展自己,以最终击败幕府。

1863年11月15日,萨摩官员与大英帝国谈判讲和,萨摩藩同意支付英方赔偿金25,000英镑,并请求英国卖给武器,培训军队,向英国派出留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等。英方均爽快接受。由此,萨摩藩与英国和好,并形成紧密关系。自此,萨摩藩转向主张开国,成为明治维新的推手,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其后萨摩藩与长州、土佐等藩联盟,肩负起了倒幕的领导使命。他们派出的留学生以后都担任了政府要职,对日本现代化改革起到了极大引导作用。
由此可见,萨摩藩士们这种从上到下的狂野性格,敢斗和不畏死,再加上对西方文明的追求和学习欲望,使他们成为日本革新的领导力量。


吉田松荫对明治维新的重要作用:启蒙与教育 培养了维新的重要人士

吉田松荫是幕末时期的先导思想家,1847年20岁时,到各地了解民情,看到农民在幕府和藩主的压榨下生活悲惨,怒从心起,写到:“利在官,不在民。利は官にありて、民にあらず”痛感必须改变幕府体制,在旅途最后阶段,1853年6月美国贝利率舰来日,重炮相对,开国还是战争?

吉田松荫充满对外国情况知识了解的渴望,认为掌握西方技术才能与其对抗。于是和弟子金子重之助从陆路经小田原、热海,到达下田, 暗自登上美国军舰要求随船去美国。美国当时正与幕府谈判,不愿因此影响与幕府谈判而拒绝。
事后,次年的1854年10月吉田松荫要求偷渡行为被发觉,当时这是重罪,吉田松荫和金子重之助因违反出国禁令,试图上外国船而入狱。
当时的日本监狱也按照身份等级划分牢房,武士出身的吉田松荫关进单间牢房,可以读书习字。而农民出身的金子重之助被关进囚犯众多的大牢房,不久病死在狱中。

吉田松荫被投入长州藩的监狱后,在监狱认识女犯高须久子,高须久子因出身武士却与平民身份的人坦然接触而入狱,这在当时士农工商身份等级严格的社会是违反社会观念而不被允许的。吉田松荫被她的自由天性和不拘于社会习俗约束的行为所吸引,不久就通过她了解了更多狱友的情况,吉田松荫感到不论身份等级,每个人都有独自的天分和特长。

1855年吉田松荫出狱回到松下村,27岁的他决定开办新的教育,吉田松荫所办学校---松下村塾,不论身份,不分等级,皆可入学。充分引导个人特长能力。要引发民众的力量改变社会。
吉田松荫27岁开始办学,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年轻一代众多追随者,高山晋作、坂本玄瑞、伊藤博文等都先后在这里学习。
久坂玄瑞18岁进入松下村塾学习。吉田松荫提出如何对应目前问题,国家未来等问题,相互自由讨论。吉田松荫这时还写出了论文《西洋步兵论》,提出建造日本新型陆军的想法,他的心思以后被学生采用。高山晋作以后组织民众军队-----奇兵队,以新的组织、武器、战术、方略和精神,以少胜多彻底击败幕府军,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858年(安政五年)6月起,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先后与美、俄、英、法、荷缔结了不平等条约。日本民族危机激化,认为其卖国,国内舆论沸腾,以“未经天皇批准”为由,各方武士民众群起反对。 当时的松下村塾也成了革命志士活动的据点,吉田松荫和学生们一起策划反对幕府活动,还制定了暗杀幕府高级官吏的计划,在吉田松荫指挥下17名志士写血书誓盟,他们准备首先袭击当时来京都的幕府阁老间部拴胜及其爪牙伏见奉行内藤正绳,以阻止他们逮捕改革志土和逼迫皇室公卿以及有尊王攘夷思想的藩主。但是,吉田松荫过于相信藩府,还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本藩尊王攘夷的革新官僚周布政之助,希望获得藩府的谅解,争取同意和支持。

当时的藩府是一大封建机构,其本身秩序和利益与整个封建社会是一致的。所以藩府把吉田松荫的思想行动看作是书生的过激论,以“吉田松荫的学术不纯,动摇人心”为借口将他监禁,1858年12月26日关进野山监狱。

改革思想的蔓延使得幕府感到统治危机,幕府开始镇压民众的改革运动,大肆逮捕改革志士,安政六年(1859)3月发生了“安政大狱”,白色恐怖笼罩全国。5月,幕府命长州藩毛利氏将吉田松荫送到江户。江户奉行所对吉田松荫进行审讯,大老井伊直弼亲自将江户奉行所定的流放罪改为死罪。1859年10月27日上午10点被押到千住小原刑场斩首。时年30岁。在临刑前一天,即1859年10月26日黄昏吉田松荫写了最后的著作 《留魂录》,在其开头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肉躯纵曝武藏野,白骨犹唱大和魂。

吉田松荫在狱中写下了幕府腐败“草莽崛起”的文章,号召每个日本人都要奋起保卫日本。

吉田松荫对社会启蒙,点燃了改变社会的意识,星星之火很快就在布满干柴的日本社会形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的倒幕攘夷运动在各地自发产生。

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对这些攘夷志士感到头痛,他们每天吃饱饭没事干,不安生到处闹事,招灾惹祸,给幕府添乱,于是他大开杀戒,该关的关,该杀的杀,本来被判处流放差役的吉田松荫一案上报给他时,也被他改为处斩。安政大狱开始了。井伊直弼这个地方藩主,30岁之前一直热衷于茶道、诗文,优雅度日的闲恬雅士,却多事给幕府上策书,结果幕府正愁于无能人治国,于是任命他为大老掌管行政大权,他力图开国,维护幕府统治长期不变,但反对幕府势力已成燎原之势,他不能审时度势,站错阵营,又采取严酷镇压,结果招致倒幕派更大反弹,被拦路劫杀。
1860年(万延元年)3月3日,井伊直弼于进入江户城时,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被一群武士刺杀,即“樱田门外之变”。
井伊直弼因为屠杀镇压而招致仇恨,结果赔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若一直不闻政事,一生优雅度日,过得该多好啊。中国有“士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明哲保身信条。不要上将沉的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一个启示,要以哲理辨清事物,与真理同行,不易啊。

此后,久坂玄瑞继承吉田松荫遗志,不要指望幕府或上层来救日本,要依靠全日本草莽崛起才能保卫日本。久坂玄瑞游学江户,与各种力量横向结合。他登广告收集吉田松荫生前的任何文字稿件、书信等,以此设法与任何可能有反幕意识的人士建立联系,进行组织活动。在江户,久坂玄瑞与坂本龙马相识并讨论方策,吉田松荫死后第2年,久坂玄瑞又来到京都,计划利用京都朝廷的权威号召攘夷。久坂玄瑞给朝廷发建议书,利用所建立起的横向关系,提出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联合攘夷的计划。进一步采取方略,报实行开国。

朝廷的攘夷派公卿三条实美,向幕府发出攘夷敕令,次年1862年5月10日幕府发布攘夷宣言。久坂玄瑞当时24岁,他的攘夷策划活动开始见到效果。

1862年12月久坂玄瑞、高山晋作、井上馨、伊藤博文等尊王攘夷派长州武士火烧了江户品川建造中的英国公使馆。目的是为了改变幕府的攘夷态度。久坂玄瑞的行动被长州上层赏识,提拔他为上层武士,1862年(文久3年)5月10日,久坂玄瑞率长州藩军在关门海峡对外船炮击,打响了攘夷号角。

长州藩的行动在全国引起反响,攘夷派开始响应,共同行动。
但炮击次日,英法美荷军舰对长州藩炮火回击,顿时长州藩陷入与外国交战的危机中。于是会津藩、萨摩藩等各藩在京都朝廷向孝明天皇进言,尊皇攘夷激进活动会引发全面战争,迫使孝明天皇下诏解除长州藩在京都的驻防权力,藩主毛利敬亲及其养子毛利元德被逐出京都,丧失了政治上的主导权。这称为“八月十八日政变”。

1864年6月5日攘夷派武士在京都被新选组袭击杀害,其中包括多名长州藩藩士,这被称为“池田屋事件”。

池田屋事件爆发,消息传到长州藩激起长州藩普遍愤怒。愤怒引起一些人的情绪失控,以福原元僴、益田亲施、国司亲相三家老为代表的激进派决定起兵,以“向天皇陈诉藩主的冤罪”。 久坂玄瑞在无法控制过热的藩内舆论下,不得已参与举兵。

长州藩2000军士举兵进逼京都,在京都附近布阵、扎营。其目的是想让朝廷撤销驱逐长州藩的敕令,恢复长州藩守卫京都的权力,以及攘夷派在权力中心的地位。对此,朝廷与会津藩、萨摩藩等势力商量,结果聚集2万军队对应,并下令让长州藩退回。

1864年7月17日长州藩军事会议,最终进军派占主导地位,7月18日长州藩军进入了京都,杀向天皇御所,请求撤回驱逐长州藩守卫京都的命令,但请求被拒绝。7月19日长州藩与各藩守卫京都的2万联军相战失败。在天皇御所内,来岛又兵卫、久坂玄瑞、入江九一、寺岛忠三郎等领导者集体自杀。久坂玄瑞享年25岁。长州藩军烧掉自己在京都的住所,大火连烧京都街巷3日,损伤巨大。称为“禁门之变”。

尽管此次进军失败,但彻底翻动搅乱了日本幕府社会的秩序,幕府已经完全失去对社会的统治力。

长州藩不惜对外战争的激进攘夷路线被朝廷否定,但日本京都朝廷仍然继续攘夷的政策。朝廷、幕府双方1864年一致同意横滨港锁港的方针。但由于幕府内部的对立,锁港并没有被执行。

水户藩第9代藩主德川齐昭主张尊王攘夷,办学校传播尊王攘夷思想,称为“水户学”。
1864年3月,水户藩尊皇攘夷派要求执行锁港而发动“天狗党之乱”。

天狗党之乱是水户藩尊皇攘夷激进派(天狗党)藤田小四郎、武田耕云斋、水户町奉行丸稻之卫门等人发起的,他们在筑波山起兵,最后被幕府及水户藩诸生党等亲幕府派合兵围剿而失败,主要起兵领导者被斩首。也称“元治甲子之变”。

在这种尊皇攘夷各派之间的各自独立活动的情势下,分散了倒幕的主要目标和力量。日本各地的尊皇攘夷派期望长州藩复返京都政局的呼声高涨。

孝明天皇一向与持强硬态度的会津藩同一立场,最终决定对长州藩下令讨罚。

不久,幕府组织了第一次征伐长州军队。

1866年(庆应2年),经过土佐藩海援队领袖坂本龙马牵线搭桥,长州藩与萨摩藩结成萨长同盟。

戊午密敕 

孝明天皇对于直弼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偷偷给水戶藩发了《戊午密敕》、呼吁铲除无视武家秩序的直弼。对于朝廷前所未闻的政治干涉,造成幕府和朝廷的关系僵化、直弼要求水戶藩交出密敕、同时派遣间部诠胜上京、调查密敕有关的人物。

 搜捕
1859年8月,天皇对水戶藩等下达的《戊午密敕》被搜出,而在大約同一時間,朝廷中就政策與幕府持相同立場的關白九條尚忠被撤職。因爲這些不利於幕府的情事陸續發生,在9月老中間部詮勝、京都所司代酒井忠義等人前往京都,逮捕梅田雲浜、近藤茂左衛門等人。激烈鎮壓行動開始。

在京都被捕獲的志士們被送去江戶,在江戶的傳馬町接受審訊後,被處以切腹或死刑等酷刑。有的在江戶被捕,有的在藩地被捕。幕閣之中川路聖謨和岩瀨忠震等非門閥出身的開明派幕臣也有被處以謹慎(軟禁在家)等處罰的。大老井伊直弼採用嚴刑處罰的政策。

安政大狱 受刑者名单:
死刑、獄死
吉田松荫:長州毛利大膳家臣
橋本左内:越前松平慶永家臣
頼三樹三郎::京都町儒者
安島帶刀:水戶藩家老
鵜飼吉左衛門:水戶藩家臣
鵜飼幸吉:水戶藩家臣
茅根伊豫之介:水戶藩士
梅田雲濱:小濱藩士、獄死
飯泉喜内:土浦藩士・三条家家來
隠居、謹慎(軟禁)
一橋慶喜:一橋徳川家当主
德川慶篤:水戶藩主
德川慶勝:尾張藩主
松平春嶽:福井藩主
伊達宗城:宇和島藩主
山内容堂:土佐藩主
堀田正睦:佐倉藩主
太田資始:掛川藩主
川路聖謨:江戶城西丸留守居
大久保忠寛::江戶城西丸留守居
中山信宝:水戶藩家老
松平忠固:上田藩主
永蟄居(无期软禁)
徳川齊昭:前水戶藩主
岩瀬忠震:作事奉行
永井尚志:軍艦奉行
流放遠島
鮎澤伊太夫::水戶藩士
小林良典:鷹司家家臣
六物空満:大覺寺門跡家士、獄死
日下部裕之進:薩摩藩士之子、獄死
勝野森之助::旗本家来之子
茅根熊太郎::茅根伊予之介之子
重追放(重级流放)
吉見左膳:宇和島藩家老、伊能友鴎に改名
中追放(级流放)
池内大学:儒者
近藤茂左衛門:信濃国松本町大名主(逮捕者第1号)
押込(幽禁)
津崎矩子:近衛家家臣
飯田忠彦:有栖川宮家家臣
逮捕前死亡
梁川星巌:漢詩人
月照:僧侶
山本貞一郎::浪人
公卿的處分
青蓮院宮尊融入道親王:隠居・慎・永蟄居
一条忠香:内大臣、慎十日
近衛忠煕:左大臣、辞官・落飾
鷹司輔煕:右大臣、辞官・落飾・慎
鷹司政通:前關白、隠居・落飾・慎
三条實萬:前内大臣、隠居・落飾・慎
二条齊敬:權大納言、慎十日
萬里小路正房:前權大納言、慎三十日
正親町三條實愛:權中納言、慎十日
有馬範顯:停止上朝


樱田门外之变

由于大老井伊直弼主政专断,兴起“安政大狱”,使得对立武士在江户樱田门外截杀了他。
安政大狱发生以后,越发激起反对派(尊王攘夷派)的愤怒,使以前未成熟的除奸计划具体化,最后促成行刺大老井伊直死的壮举。志士高桥多一郎、金子孙二郎、关铁之介等水户藩激进派领袖先后潜人江户,准备先杀死井伊直弼,再烧掉横滨外国人的商馆,然后等待萨摩藩3000人马进京,东西呼应,一举推翻幕府。于是参加除奸计划的志士陆续赶到江户。

1860年(万延元年)3月1日,金子孙二郎、木村权之卫门、斋藤监物、稻田重藏、佐藤铁三郎、关铁之介和有村雄助等,在日本桥西岸的“一料亭”汇合,商议行刺井伊直死的方案。即乘3月3日的上巳住节井伊大老在樱田门外登城时袭击,以四五人为一组,靠近大老的队伍,先使先头队伍混乱而迫近大老,然后下手,誓必取其首级。行刺时如受重伤即自杀,或到老中家自首,其他人全部浴行京都,在当地参加义举。晚上,关铁之介、木村权之卫门、野村伊之介、佐野竹之介等19个同志在品川的酒楼“相模屋”设宴诀别。

此时井伊家的近卫家臣已有充分的戒心,矢田藩主松平信和到外樱田邱宅拜见直弼,评述水户藩的形势,劝告立即辞去大老职务,否则性命难保。直弼谢绝他的忠告,深深感到迫于国家形势,不能计较个人安危,便回答说:“人各有天命,刺客果要杀我,纵然如何戒心也有隙可乘。”松平信和最后告诫要增加卫士,但直弼没有如此做,因为卫士的人数是幕府规定的,不能随便增加。

 1860年(万延元年)3月3日那天,从早晨起就下雪了,这在春季是少有的天气。今天井伊直弼登城是为了陈述上巳佳节的祝贺词。上午9点,直弼在60多人的武装部队的保护下,从外樱田的职宅 出发,当队伍经过外樱田门外的杆筑藩邱门前的时候,突然有一群人拦轿告状。其中有一人拿着诉状,供头日下部三郎右卫门和供目付泽村军六正要接近拿状纸的人,不料日下部三郎右卫门额上中了一刀倒下,泽村也战死。在此稍前,另外一群志士袭击枪付加田九郎太,要想夺枪。卫士们因前卫被袭,要想离开轿子上前防卫。正在此时,一声枪响,一大群人从道路两边一齐向轿子冲过来,供目付何西忠左卫门奋战而死,其他卫土有的受伤有的逃走。

有一名志士乘轿边无人阻挡,挥刀向轿中刺去,接着就打开轿门将大老直弼拖出来,一刀取下首级,疾呼一声,向日比谷门而去。此时小河原秀之远负伤昏倒在地,被志士的呼声唤醒,发觉主君的首级已被取去,立即追上前去。追至长州藩邱前面,从背后向那志士砍去,将他砍伤,自己却被那志士返身过来再次砍倒。原来取下直弼首级的是萨州脱藩志士有村次左卫门,他被小河原砍中以后伤势甚重,自知性命难保,在辰之口的若年寄远藤风统邸宅前放下直弼的首级,切腹而死。据一般说法,打手枪的是现场总指挥关铁之介。
 
 这次事件史称“樱田门外之变”,井伊家的卫士被当场打死的有河西忠左卫门、泽村军六、加田九郎太、水田太郎兵卫四人,重伤后死的有日下部三郎右卫门、小河原秀之远、岩崎德之进、越石源次郎四人,其他负伤的有十多人。
 
 参加行刺大老的志土有水户藩脱藩士关铁之介、稻田重藏、山口辰之介、鲤渊要人;广冈子之次郎、黑泽忠三郎、佐野竹之介、杉山孙一郎、冈部三十部、广木松之介、增子金八、斋藤监物、莲田市五郎、森五六郎、森山繁之介、大关和七郎、海后磋矾之介,以及萨州藩的有村次左卫门,共18人。
 
三月晦日,免去直弼的大老职务。闰三月晦日,井伊家发丧。4月9日从外樱田的井伊邸宅出棺,10月葬于茬原郡世田谷村的菩提寺豪德院,说号为宗观院柳晓觉翁。  


日本近代军队形成的起点
高杉晋作的新军---奇兵队

高杉晋作认为只凭武士不可能保卫住日本,于是组织新的军队,不论身份各阶层人士均可参加。长州藩其他的民众军事组织也如雨后春笋出现。

高杉晋作的新军---奇兵队,不分等级身份,只要有意愿,任何人皆可参加,其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市民。当时长州藩自发组织的民众性军事组织有游击队、力士队、奇兵队等,人数总共大约2000人。

这些新军不同于武士,没有武士固有的意识、作战规范和习惯,这些新型的民兵军队组织积极接受西方军队训练作战方法。购买西方火器。

但由于长州保守派反扑,杀戮倒幕派志士,高杉晋作受暗杀威胁,决意作战, 1865年12月15日夜里山口县下关市功山寺集合起事,最先伊藤博文率10余人的力士队到达,随后,游击队80人等其它队伍到达。

高杉晋作领导的新军---奇兵队开始与长州保守派军开战,紧接着人们纷纷参加奇兵队,高杉晋作通过西方作战方法和火器,击败了保守派武士,取得了长州的统治权。
1865年幕府派遣10万5千武士军队前来镇压,奇兵队仅3千5百人应战,最终民众军队以少胜多,以西式军队战法及火枪等击败了幕府武士军。以此决定统治了260年的幕府的倒台。不久高杉晋作病死,年仅29岁。次年1868年,幕府倒台,明治新政府诞生。山县有朋、伊藤博文等吉田松荫的学生们是新政府的主力。

高杉晋作组织的奇兵队是明治时代日本陆军的雏形,高杉晋作死后,山县有朋成为日本明治政府的军事主导人物。

高杉晋作与奇兵队战死者墓碑供奉在山口县下关市樱山神社。

幕府倒台与明治新政府诞生

1868年1月来幕府领地飞弹高山接管权力的竹泽宽三郎宣布当年年贡减半。但不久东山道镇抚总督府又责怪竹泽擅自允许年贡减半,把他罢职下狱。尽管新政府对待群众斗争的态度前后不一,出尔反尔,令人失望,但关东地区人民群众反对幕府的斗争仍接连不断。从2月至4月,上野、下野、武藏、信浓一带农民纷纷起义,反对幕府征兵课税,甚至捣毁代官衙门和米店。人民群众斗争直接支持了新政府的东征,使东征军节节取得胜利。

1868年3月,幕府领地隐歧岛3千多名农民、渔民爆发反抗松江藩的起义,驱逐“郡代”,成立会议所(自治议会)和总会所(政府),组织自卫军,没收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起初新政府支持群众斗争,许隐歧岛自治。后得知松江藩效忠新政府,便把隐歧岛交松江藩处理,令其镇压起义群众。

1868年2月4日德川庆喜从大坂逃回江户,主战派陆军小栗忠顺、海军根本武扬等要求重新振兴幕府,决一死战,但幕府陆军总裁胜海舟,看到关东地区民心背向的严重形势,认为如果继续和东征军作战,人民群众可能爆发巨变。因而劝说德川庆喜投降。新政府和对新政府有影响的英国,也怕人民起义破坏现存秩序,同意宽大处理。于是互相妥协,4月21日新政府军“无血入城”,接收江户,德川庆喜去水户“谨慎”(幽禁),让田安龟之助(后改名为德川家达)继承德川家,仍给静冈土地70万石。至此,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1868年德川庆喜虽降,但内战还没有结束。首先是名为“彰义队”的反新政府武装、2千人,拥立轮王寺宫,(皇族住持)以上野宽永寺为据点,串通江户旧幕势力继续反抗新政府;5月15日在上野之战,彰义队被军防事务局副知事大村益次郎指挥的新政府军包围击溃。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5月,旧幕府势力以会津、庄内两藩为中心,组成“奥(陆奥)羽(出羽)、越(越后)列藩同盟”,联合对抗新政府。对此,新政府分兵征讨。在北越方面,5月新政府军进攻长冈藩。当时正值该藩西蒲原郡的农民掀起“改革社会”起义,削弱该藩反抗力量,新政府军遂于7月末攻下长冈城。在北越的新庄藩,5月末有几千农民高喊“不许进军,不许和官军作战”的口号,掀起暴动,粉碎了该藩参加“奥羽越列藩同盟”的计划,并迫使藩主归向新政府。7月末,新政府军攻占新泻,属于列藩同盟的北越诸藩相继向新政府投降。

在陆奥方面,9月下旬新政府军依靠农民支持,攻下会津的若松城,结束了本州的内战。12月末,欧美各国取消关于局外中立的声明,承认新政府是合法政府。此后战场转到北海道。

旧幕府海军副总裁夏本武扬(公元1835年—公元1908年)于江户投降后,率舰队帮助奥、羽、越诸藩反抗政府。会津投降后,又率舰(“开阳丸”等8艘)至北海道,占领函馆及其附近的要塞五棱廓,并与大鸟圭介等的旧幕府军、法国人军事教官、原老中板仓胜静和小笠原长行,以及原京都所司代松平定敬等汇合,统治了全岛。公元1868年12月15日,又建立虾夷岛政权。
公元1869年2月,新政府的海陆军进攻函馆。夏本武扬死守五棱廓及其附近的炮台,拒绝新政府的投降劝告。5月,函馆馆市民游击队协助新政府军进攻,夏本武扬被迫投降。至此,历时一年半、史称戊辰战争(公元1868年为戊辰年)的内战,以旧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彻底失败、新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最后完成了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天皇政府在进军中就着手制订政治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以便在打倒德川幕府后进行改革。1868年3月14日,公布了《五条誓文》。《五条誓文》(施政纲领)原案称《议事体制大意》,是公元1868年正月参与由利公正起草的,后由参与福冈孝弟加以修改而成《会盟》。由利公正原案的第一条是“庶民遂志,务使人心不倦”。“庶民”指的应是普通老百姓。而《会盟》的第一条明确定为“兴列侯会议,万机决于公论”。“列侯会议”指的是几个强藩诸侯联合专政,即成立“开明派”藩主的政权。最后,木户孝允又把《会盟》改为《五条条誓文》,把“兴列侯会议”改为“广兴会议”,并阐明这是日本将“进行未曾有的大变革”的“国是”。它以天皇率领公卿、诸侯及文武百官在紫良殿向“天神地祗”宣誓的形式发布。这就把明治政权的中央集权原则从法律上固定下来。

《五条誓文》第一条是为了稳定大名、公卿,便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第二条是强调上下一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第三条是废除等级身份制度,使公卿与武家同心,庶民也“各遂其志”,各安其业;第四条是暗示放弃攘夷口号,要与外国交往;第五条是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以振兴国基。

《五条誓文》发布的同一天,又发表表了神圣的《宸翰》(御笔信)。文中说:“肤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富士山)之安”。

1868年4月27日明治政府公布了《政体书》。这是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法令。它根据《五条誓文》原则,参考了《令义解》、《西洋事情》(福泽渝吉著)等。规定:“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使政令无出二途之患”,以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太政官(相当于总理大臣)之下,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即(1)议政官掌管立法权,立法机关分为上下两局;上局由议定、参与以及由各藩选出的征士任议员组成;下局由称为办事的行政官兼任议长和由各藩选出的贡士组成。贡士经过贡士会议把各藩的意见反映到中央。上局的职责是确定政体,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栓衡三等官以上官吏,严明赏罚,制定条约,宣布和战。下局的职责是承上局之命,讨论租税、货币、新约、宣战讲和等重要问题,实际上是上局的咨询机关。(2)行政官掌管行政权。行政官有由“议定”允任的辅相两人“辅佐天皇”,统辖行政、神抵、会计、军务、外国、民部等六官(省、知)。(3)刑法官掌管检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由此完备了天皇专政的体制。但议政、行政、刑法三机关的长官不能互相兼任,在形式上采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三权分立”。

在地方上,在政府直辖领地设置府(京都、大胶、江户)或县,各藩与府、县并列,称为府藩县三治制。
这样,明治政府基本国策框架得以确定。 新政权的全国性统一组织开始就绪。尽管这些措施还不完备,但日本明治政权代替了幕府和列藩专制领主的统治,体现君主和官僚构成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原则,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一年(1868年)的7月17日江户改称东京,9月8日改元明治,并规定一世一元制,公元1869年3月定东京为首都。


坂本龙马对明治维新的重要作用

坂本龙马 (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出身于土佐藩商人家庭,继承了祖辈购买的下级武士身份,坂本龙马原本是土佐藩尊王攘夷派领导人,“8月18日政变”后逃离本藩,依附萨摩藩。坂本龙马虽然是“浪人”(失去武士身份的人),但他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坂本龙马的组织策划对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

他以后在长崎建立称为“ 龟山社中”(社团) 的政治性商业组织,经营海运,购买英国武器,以后发展为海军兼海运业的“海援队”,为西南各藩“割据富强”作出贡献。坂本龙马向西乡隆盛提出了萨长联盟的构想,并在萨长之间不断斡旋,
当时,长洲藩面临与幕府作战缺乏枪支与军舰,而萨摩藩则苦于粮米的匮乏。坂本龙马提出以萨摩藩名义购入军舰和枪支,再由龟山社中秘密转送到长州藩手中,这一计划得到萨摩藩的认可。于是龟山社中先在长崎的英国商会购入了米尼埃步枪4300挺,手枪3000支及军舰Union号,最终交付到长州藩手中,同时将钱粮运回给萨摩藩。通过商贸双方都获得利益,在坂本与中冈二人的不断斡旋下,双方逐渐和解,最终于1866年1月在京都缔结六条盟约,决定在打倒幕府(倒幕)上进行合作,萨长联盟结成。这是一个秘密的政治、军事同盟,讨幕运动由此形成胜算。

这是在萨摩参与禁门之变,及幕府第一次征讨长州后2年左右。当时,长洲藩对幕府以及“幕府走狗”会津、萨摩两藩恨之入骨。长州藩士们甚至把“萨贼”“会奸”二字写到鞋底上践踏以示恨意。


萨摩藩的西郷隆盛、小松带刀与长州藩的木戸孝允缔结六条同盟之约的内容。
内容如下: 提携内容(6ヶ条)

一、戦いと相成候時は、すぐさま二千余の兵を急速差登し、只今在京の兵と合し浪華へも一千程は差置き、京阪両所相固め候事
开战后萨摩派2千兵上京与驻京之兵合流,稳住京都大阪要害;

一、戦、自然も我が勝利と相成り候気鋒相見え候とき、其節朝廷へ申上げきっと尽力の次第これあり候との事
若长州看似有胜算时,萨摩负责向朝廷进言;

一、万一敗色に相成り候とも、一年や半年に決して潰滅致し候と申す事はこれなき事に付き其間には必ず尽力の次第これあり候との事
万一看似要败,长州一年半载也不至于毁灭,这之间萨摩也必须尽力;

一、是なりにて幕兵東帰せし時は、きっと朝廷へ申上げすぐさま冤罪は朝廷より御免に相成り候都合にきっと尽力との事
战争结束后,萨摩一定要对朝廷诉说长州冤枉;

一、兵士をも上国の土、橋、会、桑も只今の如き次第にて、勿体なくも朝廷を擁し奉り、正義を抗し、周旋尽力の道を相遮り候時は、終に決戦に及ぶほかこれなくとの事
若土、桥、会、桑等藩一定要怂恿朝廷、违背正义,再三进言也无用的话,只能决战;

一、冤罪も御免の上は、双方とも誠心を以て相合し、皇国の御為に砕身尽力仕り候事は申すに及ばず、いづれの道にしても、今日より双方皇国の御為め皇威相輝き、御回復に立ち至り候を目途に誠しを尽くして尽力して致すべくとの事なり
洗清冤屈后,双方诚心实意为国家粉身碎骨尽力。


1866年萨长结盟以来,双方屡次展开会谈,使萨长同盟更趋坚定。在同盟之下,长州以萨摩名义向英国购入武器、军舰。

坂本龙马成功地使萨摩、长州两藩的倒幕力量由敌对变为联合,结成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同盟。奠定了打倒幕府的基础力量和格局。

长州藩通过萨长同盟而秘密购入了武器及船舰,并在大村益次郎之主导下实施近代军制改革,长州军的士气高昂,士农工商团结一致,决心倒幕。

幕府则以长州进行秘密贸易为借口,第二次征讨长州。

坂本龙马因此也必然被幕府仇视。 1868年10月坂本被幕吏暗杀。


1867年10月坂本龙马曾策划土佐藩士后藤象二郎要求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德川庆喜接受。引起会津藩主松平容保对坂本龙马的极大愤慨。

1868年(庆应3年)6月9日,坂本龙马与土佐藩参政后藤象二郎一同乘坐藩船夕颜从长崎出发前往兵库,在航海旅途中坂本龙马写下"船中八策",并向后藤象二郎提了出来,日后其船中八策成为后来维新政府的重要政治纲领和指导方针。

坂本龙马提出的“船中八策”包含(括号中为日后实现的项目):

1、将政权归还给朝廷,政令由朝廷统一发出(大政奉还);
2、设立上下议政局,配置议员以参详重大政事,政事应由公议决定(第一次帝国议会);
3、延揽有能力的公卿诸侯各地人才以为顾问并赐予官爵,并将向来有名无实的官位剔除(内阁制度);
4、与外国之交往应广泛采纳公议,并致力成立适当合宜的条约(废除治外法权);
5、参考折衷自古以来的律令制度,撰写新的法典(大日本帝国宪法);
6、设法扩张海军(陆海军省的设置);
7、设置御亲兵以守卫帝都的安全(近卫师团的设立);
8、应就金银物价与外国订立平准之法则(关税自主权)。
以上八项原则“大政奉还”“议会开设”“官制改革”“条约改正”“宪法制定”“海军”“御亲兵”“通货政策”,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船中八策”。
“船中八策”实质上是由坂本龙马仰慕的横井小楠所提出的。
横井小楠曾向越前福井藩主松平春岳(1828年10月10日-1890年6月2日)提出“国是七条”作为幕政改革方針。坂本龙马在此原案的基础上,由海援队书记长冈谦吉起草的政纲蓝本。
日后维新政府将此作为纲领实施。




坂本龙马的有效策划行动惹怒了幕府。萨摩、长州两藩同盟结成后3天,幕府派人物京都守护(警察头目)、会津藩主松平容保下令逮捕坂本龙马。当时,坂本龙马住宿的寺田屋旅馆女佣楢崎龙正在一层洗澡,(阿龙也是坂本龙马伴侣),发现数十人正进入园内,顾不上穿衣,跑上楼通知坂本龙马,坂本龙马手枪自卫,杀死2名警察后逃走。

1866年11月15日坂本龙马33岁生日那天,夜里9时左右,京都肃清反幕府势力的“见迴组(巡逻队)”警察保安组织突然冲进坂本龙马住处,暗杀了坂本龙马,当时拜访坂本龙马的友人陆援队领袖中岗慎太郎也同时被暗杀。据说也是由京都守护(警察头目)、会津藩主宋平容保下令杀害的。




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源自美国

福泽谕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出身于中津藩(现大分县)的下层武士家庭,因为当时的门阀制度,官2代占据社会资源优势,地位低下者世代无法出头。日本许多人对等级身份制愤懑不平。福沢諭吉对此也深有感受。
积极学习兰学
1854年(安政元年),19岁的福泽谕吉为了解外界社会前往长崎学习荷兰语,因当时锁国,只有中国、荷兰与日本有贸易联系,福泽谕吉想通过荷兰语了解外界。后来在1858年10月,21岁的福泽谕吉去江户成为兰学塾的教师。但他到当时刚刚开港的横滨外国街却发现荷兰语完全无法与外国人交流。于是又开始学习英语。

1853年美国黑船到日后的第7年,1860年1月19日,日本的第一艘长50米,宽8米的蒸汽加13条桅帆的木造远洋轮“咸临丸”从日本浦贺港出海驶向美国旧金山,以按照日美通商条约前去了解美国情况。27岁的福泽谕吉作为木村摄津守司令的随从随威临丸去美。船长胜海舟是当时日本海军负责人,96名日本船员是经过4年海军培训的武士。他们代表日本幕府要向世界宣扬威风。船上还有11名美国海军水手,他们是在日本近海遭难的水手,随船回国,海军大尉布鲁克是其中职务最高者。

日本海军船长胜海舟和日本船员以维护伟大日本政府的态度,命令日本船员操船不准借助任何美国人的帮助。日本船员根本无视富有经验的美国水手对他们的建议,并且把当时日本社会的身份体制也带到了船上,只有幕府直属武士才可以担任确定船位置的工作,而他们并不负责,时时离位。而非幕府直属武士却不得插手。

“咸临丸”从日本出海不久就遇到风暴,从船长到船员,晕船呕吐,无法工作。船随波漂流遇到巨大风险。这时,美国海军大尉布鲁克也不管日本人同意与否,独自发出命令,让全体美国水手操船,把日本人措施失当落下的风帆立刻升起,利用海风,顺利渡过危险。此后,美国海军大尉布鲁克向日本司令木村摄津守提议:日本的监测船员不负责才没能避免此次危险。要让有能力日本船员负责监测工作。但木村摄津守司令却以幕府权威为重,固守身份等级制,不允许其他低身份武士做重要工作。拒绝了美国海军大尉布鲁克的建议。美国海军大尉布鲁克为了全船的安全,又找船长胜海舟要求由自己来指挥全船。 胜海舟因为晕船无法指挥,只得同意由美国海军大尉布鲁克指挥。由于日美共同作业,日本船员学到许多经验和技术,保持了船的安全航行。由此,日本人获知了体制、人员配置等软件的重要性,重要的监测岗位使用了胜任的人员。

1个月后,离目的地500公里时,淡水将尽,用水受到严格限制。但却发现有一美国人竟然用淡水洗涤,引起争执,美国海军大尉布鲁克听说后,当场把枪交给日本人,说:“这是违反我们共同守则的的敌人,可不问理由,当场处决。”表现出超越种族和小团体主义而同舟共济的态度。美国人首领对危害整体利益者的处理方式和思维使得日本人受益颇深。

经过37天航行,1860年2月26日威临丸抵达旧金山。途中,美国人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令福泽谕吉大开眼界,成为他作为日本启蒙思想家的源点。

福泽谕吉在美国52天,他从家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都看到美国社会的平等、自由。他了解到为美国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人物的后代与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并不像日本那样等级世袭。基于自由、平等思想的社会,任何事物都在合理发展。在民主社会的所见所闻,使他深受启发。与日本社会进行比较,进步与落后,科学与愚昧,显现出天壤之别。于是福泽谕吉产生出“脱亚入欧”的强烈欲望,由此开始致力于引导日本全盘西化。

福泽谕吉回国后写了《劝学》,开篇写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表达了对日本身份制的反抗。他还写下《西洋见闻》等著作,对日本社会的思想潮流起了极大的引导和启示,他所带给日本人的思想成为对日本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1862年冬天,日本派遣以竹内下野守为正使的使节团出使欧洲各国,福泽谕吉也随之同行。当时也用幕府发给的津贴费买了许多英文书籍带回日本。他在欧洲对于土地买卖等制度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并对于许多在书本上无法看到的事物进行调查。例如欧洲人习以为常但日本人前所未闻的医院、银行、邮政法、征兵令、选举、议会等。

通过参加海外使团的经历,福泽谕吉痛感在日本普及西方知识文化的重要。回国后,他写了《西洋事情》等书,开始了对西方知识文化的启蒙运动。

1868年(庆应4年)4月,福泽谕吉将兰学塾改名为“庆应义塾”,专心从事教育活动。庆应义塾(现庆应大学,在东京三田)致力于培养现代思维的日本年轻一代,庆应送出了众多思想、才能出众者,对日本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福泽谕吉还在1882年创办了《时事新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了著名的短文《脱亚论》,积极地提倡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应该放弃中华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进而吸收学习西洋文明。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他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落后野蛮”之地。他对当时的大清国政府极为蔑视,将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还认为清朝政府、朝鲜王朝是“恶友”。因而《脱亚论》表明日本精英认为中国思想束缚了社会发展,要彻底抛弃,改弦更张,脱离亚洲,与欧美看齐的态度。

福泽渝吉等尊崇西方文化的学者,1873年6月组织了启蒙学术团体“明六社”。明六社因建社的1873年是明治6年而得名。
1874年2月明六社正式成立,规定宗旨为“会同有志之士推进我国之教育”,“交换不同意见以广知明识”。当初的社员有森有礼、律田真道、西周、中村正直、加藤弘之、箕作棘祥、箕作秋坪、福泽偷吉、西村茂树、杉亨二等12人。明六社成立的意义在于它是日本一个学术结社,要“以卓识高论,唤醒愚氓”。他们积极宣传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批判儒家思想,主张教育和社会改革等,对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起了积极作用。

明六社每月还在筑地“精养轩”举行讲演会两次,听众很多。其中的一位青年植木枝盛(1857—1892)后来就成为自由民权运动的思想家。1874年起,自由民权运动激烈,明治政府进行镇压。1875《明六杂志》被迫停刊,明六社也被解散。

明治政府在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同时,又处处维护加强封建意识。1868年3月颁发实施复古神道的“神佛判然令”,政治便以神道为唯一宗教,作为教育国民的基础,使神道国教化。日本这一“国家神道”宗教,直至1945年战败才被废除。

福泽谕吉毕生从事教育和著述工作,促进了日本社会的民主化,他的思想极大影响了日本社会与思想的走向。

二战后,在美国帮助下修改了日本宪法,真正实现了福泽谕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个人独立”的期盼。他的思想在宪法中完全体现出来,日本宪法第14条规定:“全体国民在法律之下完全平等。不得因为人种、信仰、性别、社会身份、门第,以及政治、经济,或社会关系而被差别对待”。美国民主社会的观念已经移植到了日本,为此做出贡献的福泽谕吉受到日本人的尊重。为纪念这位思想家,日本政府把福泽谕吉的头像印在了最大价值的1万日元纸币上。

福泽谕吉1901年2月3日去世。终年68岁。


美国第一任驻日领事的功绩

汤森·哈里斯(Townsend Harris  1804年-1878年)第一位美国驻日领事,1856年哈里斯来到设于静冈县下田市的玉泉寺的美国领事馆。
哈里斯早期是一位纽约商人,他曾向美国国务院提出过购买台湾计划,建议美国应向清廷购买台湾,来巩固美国在亚洲的商业利益。
1848年哈里斯前往加利福尼亚,并在接下来的六年间远航到中国、荷兰、英国、印度,从事贸易,他还曾代理美国驻宁波副大使一段时间,这使他十分熟悉东方的社会状况。

哈里斯告诉幕府大佬,蒸汽船将很快把世界变成一个“大家庭”,没有什么国家可以孤立在外。日本的明智之举是,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通过签订条约,以和平的方式、不失体面地加入到由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来。哈里斯说:”倘若日本与没有军队作为后盾的美国大使签订条约,尊严可保。与一个不以武力为后盾的人签订的合约,相比与一个将要派50艘军舰逼近海岸线的人签订的合约,是截然不同的“。
哈里斯起草了一份条约草案,要求日本方面做出两个让步:允许美国人在日本若干港口的自由贸易,允许美国在日本都城派驻外交代表。

哈里斯向日本人反复说明:必须接受西方通行的外交惯例和政治经济理论 。他在日记里说出谈判的细节:我应该强迫自己关注主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条款,少去注意日本人就同一问题多次重复的冗长议论;我不该关注那些他们开始时断然拒绝,随后又加以同意的条款,他们总是这样;我也不该关注他们提出的那些荒唐提议,要他们接受条约没有什么希望,我几乎对此不抱奢望……
在谈判期间,各种反对力量也蠢蠢欲动。一位武士企图袭杀美国使节。因为阴谋泄漏,方免意外。尽管存在重重困难,经过连续13次谈判,双方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日本开放神奈川(横滨)、长崎、新潟、兵库(神户)、江户等港口,在所有开放港口设立领事,允许美国大使常驻江户。美国人在日本犯法,受美国法律约束,通过领事法庭审判。美国人可以和日本人进行任何商品的自由买卖。任何日本官员不得对此种交易进行干涉,也不得为此制造和收受报酬。除去少量用于医学目的之外,鸦片买卖被禁止。

会谈内容被公开之后,引发了强烈的抗议。许多人士仍然坚持锁国政策,认为允许对外自由贸易和外国宗教传入日本将扰乱日本杜会,导致政治动荡,把日本带入一个未知的危险领域。
幕府知道日本无力对抗,只能寻找某种权宜之计,以求减少让步,同时又能够避免战争。
幕府大老转而向京都的天皇寻求支持。虽然皇室的权力有限,但皇室颁布的法令毕竟可以使一项国家政策更具权威性,可以使幕府的地位更加权威,让批评者无话可说。
按照传统天皇只具有象征意义,历来只能听从幕府的枪杆子指挥,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京都的孝明天皇却回应说:幕府必须先要使国家团结,天皇才会颁布谕旨。
这可真是按倒葫芦起来瓢,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幕府要同时对付上自朝廷下至武士的遍地反对。

正当无计可施之时,英国和中国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来。同时,据报英国舰队正在准备驶向日本。哈里斯以这个情报,立即威吓幕府。他声称为了保护日本,幕府应履行诺言,立即签订条约。
幕府也担心,如果错失机宜,有重蹈“邻国(指中国)覆辙之虞”,于是不待“敕许”,1858年7月29日,《日美通商友好条约》正式签字。这是日本第一个承认贸易自由和通商开国的条约,标志着日本延续220年的锁国政策的瓦解,对日本的经济、政治影响深远。在此后的两个月里,荷、俄、英、法也利益均沾,与日本签订了通商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
然而,过了没多久,事实表明实施条约并非易事,那些保守的大名、武士们对条约异常愤怒,成为”尊王攘夷“由此兴起的导火索,这些条约成为了将外国人统统赶出日本去的借口,并以此最终推翻了幕府。但明治维新最终还是变”攘夷“为”开国“,放弃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旧体制,将日本带进了世界强国之列。
1862年哈里斯以患病为由辞职,美国政府以罗伯特·普林因替换了他。

一百多年过去了,哈里斯并没有被日本视为强加不平等条约的“侵略者”。相反,因为他开启了日本近代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至今仍被日本所尊敬。

日本早年外交花絮
日美的最初谈判是在伊豆半岛的了仙寺寺院里,美军首领贝利等坐椅子,幕府派出的官员坐榻榻米感觉地位太低,特地垫高榻榻米,以在谈判时实现心理的平等感觉。

日本设立贝利纪念碑以纪念美国贝利海军提督逼使日本开国,贝利的主要功绩是对日本社会开创了异文化的交流,这一撼动是巨大的,日本由此开始发奋剧变。


美国第一任驻日领事哈里斯任职期间,是否有权色交易行为的质疑与检证
美国第一任驻日领事的日本小妾----唐人阿吉


第一驻日领事的哈里斯在静冈县下田市的善福寺里开设了领事馆,在这里第一次升起了星条旗。“这一升旗,是使日本由锁国状态中觉醒的征兆,又是埋葬旧日本的钟声”,
他对自己的使命很清楚。
在哈里斯任驻日领事期间,他在日记里说,“我是欧美文明国家中,首先被准许驻在日本的人,也许要为日本创建国际交往的新制度。由此,为我自己将来在日本历史上的名誉考虑,应尽最大的努力。”
哈里斯的行动明白回答了全部责任。日本顺从地屈服于美国了。但他雇佣日本女子的事情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异样的故事。

1857年,美国首任驻日总领事阿里斯以身体不佳需要护士照顾为理由,要求会谈中的日本幕府官员送护士来美国领事馆的玉泉寺侍奉。当时,日本没有护士的概念,只以为是“妾”。日本与美国的实力极不对等,两国外交谈判极为不利于日本,处于危机与弱势下的日本幕府极尽讨好美国之能事,幕府当地官员就地搜寻猎物讨好美国。

当时造船木匠斎藤市兵衛的二女儿阿吉17岁,美丽聪慧,已经是下田有名气的艺妓了。她便被幕府点名派到美国驻日领事阿里斯身边侍奉,每天有轿子迎送她到阿里斯身边侍候。当时,幕府的美人慰安策术也一定发挥了不少作用,据说英国舰队报复萨摩时,本应参与的美国就一直没有作为。

  阿吉19岁时照片

1861年哈里斯离开日本后,不再需要阿吉而被辞退了她,但这一经历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当阿里斯不再需要她时,阿吉只得再次回到艺妓行业,但周围的目光变得冰冷,她被人认为是服侍外国人的妓女而被人唾弃。
无奈她改行开理发店、饭店皆无人光顾,出门遭人唾骂。她在沉重心理压力下酗酒,情人离她远去,她只被人们作为玩物对待,最终流落讨饭也无人眷顾,她无所依靠,50岁时投稻生泽川门栗渊自杀。尸体不被自家接受,宝福寺住持竹冈大乘将河滩上曝尸3日的遗骨收起埋于下田宝福寺院内一角。而宝福寺住持最终因此遭舆论压力而不得不出走。
唐人阿吉的命运由周围的力量所摆布。集不幸于一身。她被妓女的真实故事表达了下层日本人哀痛史。美貌被利用于国际关系的协调,幕府和美国,以及日本的社会观念不容纳唐人阿吉辛酸哀婉,脆弱悲怆的人生经历,如恶魔般吞噬了她的生灵。
这所揭示的惨痛史实证明年轻美貌的悲哀。

日本人历来为了讨好有利害关系的人,各种手段用到极致绝妙,包括性的利用。历史上无数政治、外交等事件都靠性行为搞定。埃及艳后搞定罗马统治者凯撒,秦始皇母亲也有男宠,刘邦被匈奴围困也由赠女之计而得以解围,由性关系套取情报、利益等也是常套手段。
当今中国,官场的腐败也依旧是权力与美女、金钱的互相利用关系。

现代的日本政府对各国首领亲属提供留学奖学金,对有用的关系送利益、给好处,处于紧急或需要时就利用一下,日本人的战略目的清楚明确,眼光无微不至。根本就是现代孙子兵法的绝妙发挥。
同理,日本如今对美军基地也有专门部门提供各种服务,为美军提供各种费用、方便等。
防卫厅有专门的部门服务于美军,自卫队好像小弟,占领军就像大哥,两军关系极好,相互利用,密切合作。

宝福寺  日本下田宝福寺有阿吉的墓
每天接送阿吉去美国使馆的轿子现在保存在下田了仙寺的展览馆。
哈里斯一生都是单身,于1878年2月25日74岁死亡于佛罗里达,葬于纽约布鲁克林的格林伍德公墓。 
权色交易是政治斗争中常用的手段,历史上的此类事例举不胜举。 战国时越王送西施侍奉吴王夫差,使其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终亡国丧身。 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使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送大批丝绸、粮食、酒等,与匈奴约为兄弟。汉朝的和平以送女和亲的对外政策得以维护, 袁世凯也曾接受多名朝鲜所赠美女。 当今北韩也选美女教以歌舞、礼仪等加以训练,以为王用,并在接待外国政要时使用。 据说,中共也在对外谍报中经常色诱,以猎取目标。 一直以来,“色”作为一个手段,与目的交织在一起,产生出重要作用,对政治多有深远影响。


日本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

1868年明治政府在发布征兵令的同时还建立了警察制度。最先以藩兵为基础,建立起了东京市政警察,称“府兵”。1871年全国“府兵”改为“逻卒”这是日本近代警察的开始。萨摩藩出身的川路利良为逻卒总长。


1872年,在司法省设置了警保寮,统一指挥全国警察事务。为研究警察制度,川路利良被派赴欧洲考察,1873年9月回国。川路认为加强帝政,必先加强警察;警察是预防国家发生疾病的一种手段。他强调“一国乃一家,政府乃父母,人民乃子女,警察乃其保姆”,因此他建议建立新的警察制度,加强警察统治;希望日本成为“警察国家”。
1874年1月司法省警保寮划归内务省,由内务卿统一指挥;同时建立了东京警视厅和分布全国各府县的警察网。1873年颁布了统一的监狱制度,1887年12月颁布《保安条例》,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现在日本警视厅东京总部门口的站岗警察手里都拿着一根长木棍,像中国乞丐的打狗棍,很好笑。有一次路过警视厅东京总部门口,看到站岗的女警姐很漂亮,手里却拿一根1m多长的木棍,不由觉得好笑,想告诉她这与她的美貌不符,可美女对异性的揣测观察极其敏锐并准确,早已察觉到我注意她,估计也预测到我的不法企图,为避免窘局,转身躲进了警卫室。
其实枪械已足够有威慑力,为什么站岗还要手里拿根长木棍,也许有防护、搜索等多种用途,警规中也许有使用规定,但我觉得没必要站岗拿着它。

日本警察服务也比较周到效率,大的地铁站外都有派出所,只有一个柜台大小,但地图、通讯联络快捷,处理问题迅速准确。经常见到警察骑自行车巡逻,其身上备有地图,回答问路清楚明瞭。
日本的警探之外也还有许多民间的侦探及调查公司,与律师等一起协助需求者摆平事情。

 琉球考  

琉球现称“沖縄”,属于日本一个县。其何时,以怎样的方式成为日本领土?表现着国际间的强弱关系的变换。冲绳原为琉球国,十九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把琉球国变为了日本的领地。今天叫做“冲绳”。可历史上,琉球国隶属于大清,琉球国地理与台湾相邻,居民接受中国大陆文化,在琉球群岛可看到众多中国文化遗留传统和文化。很容易能证明其原属于中国。

琉球位于日本南端,由琉球、宫古、八重山三个群岛为中心的六十多个岛屿组成,面积2265平方公里。 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与九州之间。呈东北-西南向。琉球群岛从北到南,包括大隅群岛、吐噶喇列岛、奄美群岛( 统称“萨南群岛”,属鹿儿岛县),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统称“琉球群岛”,属冲绳县)。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0多万(1985)。目前只有40个岛屿有人居住,总人口约120万。琉球群岛,日语作南西诸岛(Nansei-Shoto, 日语作Nansei-Shoto)。自日本南部的九州往西南延伸约1,100公里(700哩)到台湾东北,是东海(西)与菲律宾海(东)的分界线。陆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1,193平方哩),包括大小岛屿55个,分为3个较大岛群:北部为奄美岛链,中部为冲绳群岛,南部为先岛群岛。现阶段日本在琉球群岛行使行政权,奄美群岛是九州鹿儿岛县的南部加长部分,而冲绳群岛和先岛群岛则组成冲绳县。原本的“琉球王国”,或地理概念的“琉球弧”、“琉球文化圈”地区,远比现在的冲绳范围还大。而且“琉球孤”的岛屿,从南到北散布于1000公里海面,覆盖的面积甚至比日本的本州还大。而从冲绳最西端的岛屿与那国岛,晴天可以望得见台湾。最南端的岛屿波照间岛,它的纬度比台北还往南。

琉球古語称为“宇流麻(琉球語:/ウルマ Uruma)”,是介于台湾和九州间的一个古代國家和地區的名稱,琉球也有皇室,以前琉球國辖域包括琉球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17世紀後為日本、中國兩屬,同時向兩國朝貢,而北部的奄美諸島被日本佔領,餘下地區於19世紀末也被日本透過「廢藩置縣」吞併而滅國,改名沖繩縣。日本二次大戰敗後被美國與同盟國政府所管理,直到1972年再度歸回日本行使主權。

琉球人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說琉球群島的住民的祖先是從九州南部移入。其他看法认为,与日本绳纹时代属于相同文化的人种在公元前10世纪到前3世纪之间,从中国中南部沿海地区来到包括琉球群岛在内的日本西南部地区,并从西向东扩散。中國學者稱认为,古琉球文化属于百越文化的一部分。另一种说法是上古时代的琉球居民来自印度尼西亚或澳洲,属于马来人。具体来自哪个地区尚有争议。

琉球早期历史已很難考證。中國自隋朝起就有關于“流求国”的記載,自隋代至元代,流求/流虯/琉球的概念一直在琉球群島和臺灣島之間搖擺,直至明朝,隨著“臺灣”一詞的出現和統一的琉球國的建立,“琉球”一詞開始專指琉球群島。渡日唐朝僧人鉴真在《唐大和上東征傳》中首次記錄了沖繩本島居民的自稱“阿兒奈波”,此名傳入日本后逐漸演變爲“おきなわ”(13世紀)和“沖縄”(18世紀)。在日本,自平安时代起,也出現對琉球一些島嶼的記載,如《续日本纪》。琉球本土的史籍記載了天孙、舜天、英祖三個王朝,然而這三個王朝都有一定程度的傳説性質;尤其是天孙王朝,其存在性都存在爭議。 

14世纪初,沖繩本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个王国,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在三王国出现之前,外岛按司与沖繩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1370年代至1380年代,三山陸續入贡明朝。 1390年起,琉球諸離島部落酋長入贡中山。 1406年,尚巴志發兵起義,中山王國滅亡;此後,尚巴志陸續滅山北、山南;明賜姓尚,琉球国第一尚氏王朝建立。 自志鲁布里之乱起,第一尚氏王朝頻發内亂,尚德王時期,金丸被群臣擁立爲君,改名“尚圆”,1469年,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建立。 尚真王時期(1477-1526年在位),南征八重山、与那国等岛;尚清王時期,攻佔奄美群島;“三省三十六岛”局面形成(1522-1537年)。 1609年,日本萨摩藩在德川幕府的許可下,入侵琉球;尚宁王被擄至日本被迫簽訂《掟十五条》:琉球国向薩摩藩稱臣,割奄美群島予薩摩。 187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命令琉球國王尚泰移住東京,置琉球為沖繩縣。琉球國實質上滅亡。同年,日本正式宣布兼併琉球群島,派知事取代原來的琉球王,並命名為沖繩。 中國清政府對日本出兵兼併琉球提出多番交涉,但隨著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清政府失去對琉球的發言權。

琉球神道和琉球宗教

琉球传统信仰(也叫琉球神道)是一个当地本土宗教、佛教、神道教、道教的综合体。其中既有本土的龙宫信仰,又有外来的妈祖信仰等。


近代到当代 

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天皇政府推行“廢藩置縣”,在琉球強行推行“琉球處分”,把琉球一分爲二:北爲日本領土,改爲“沖繩縣”,南爲清朝領土,並企圖硬逼中國承認。當時琉球王尚泰曾派使臣向清廷乞援。中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爲日本領土,沖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爲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爲中國的領土。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沖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爲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爲中國的領土。由于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琉球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簽訂此條約,即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的主權。 1880年9月,中方在談判中最後妥協,擬定《琉球專約擬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絕同意這一條約,並且指示了中方代表與日本繼續協商。日本方面斷然拒絕,協商破裂。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清廷恢複談判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1895年,大清國在甲午戰爭戰敗,被迫割讓台灣、澎湖,並失去對琉球的發言權。

1898年,日本政府強徵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去世。

1916年,在日本政府的壓力下,全沖繩教師大會要求禁止在學校說琉球語。

1943年,由美、英、中三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約定由美中共同托管琉球群島,由于中國受內戰的影響,因而此事多為美國主管。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進攻沖繩本島,在冲绳岛战役后期,日军指挥官牛岛满执行日本政府下达的所谓“玉碎令”,要当地驻军杀光琉球人,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军登上琉球前日军共屠杀琉球民众26万余人。

1947年4月,聯合國通過《關于前日本委任統治島嶼的協定》,把日本依照國際聯盟公約第22條取得之「太平洋島嶼」交給美國托管。

1951年,《舊金山和約》簽定,其中第三條規定,日本將西南群島(含琉球群島及大東群島等)......等島嶼,交付聯合國託管。在交付託管前,美國擁有對前述島嶼之領土、居民及水域的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力。[6]同年,日本復歸促進期成會成立,沖繩縣開始縣民連署陳情,推動「回歸祖國日本」的運動。

1953年,沖繩諸島祖國復歸期成會成立,但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干渉被迫解散。

1960年,沖繩縣祖國復歸協議會(復歸協)成立,要求美政當局盡早將琉球歸移交日本。

1972年,美國向日本移交琉球群島的施政權(沖繩返還)。沖繩縣重新成立。

1995年,沖繩人爲抗議女童遭到美國駐軍士兵輪姦,沖繩曾舉行過一次有約8.5萬人參加的大規模反美遊行示威集會,要求美軍撤出沖繩。

2000年,八大工業國組織高峰會在沖繩名護市舉行。

2013年5月15日,琉球的大学教授和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市民团体成立“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

目前日本有效統治琉球群島全境,行政上分屬於沖繩縣和鹿兒島縣,國際也普遍認同琉球屬於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没有正式承認(仅默认,不反对琉球独立,认为任何国家不得反对琉球独立)琉球群島屬于日本國所有,官方观点「沖繩古稱琉球,是日本的一個縣,位於日本列島的最南端,由60多個島嶼組成,沖繩本島是其中最大的島嶼。但是認為琉球群島不包含釣魚列岛。2013年5月4日,中國外交部旗下刊物「世界知識」發表專文,根據日本併吞琉球(沖繩)事實,以及1971年「日美沖繩協議」內容,認為日本沒有琉球的主權。

而台灣民間亦普遍認為琉球群島是日本國土,但琉球群島不包含釣魚台列嶼。當代日本本土移民沖繩居民也大多認為琉球為日本一部分,另外亦有要求獨立的聲音、自治或實行一國兩制的主張。由於長期受到福建文化的影響,風俗習慣與日本文化有些不同。

琉球原是一個獨立國家,在19世紀末被日本強行佔領,後廢國置縣,二次大戰期間,琉球人更遭日本軍人屠殺,因而令幸存的琉球人及其後代不滿,戰後日本又將美軍基地設置於此,儘管離島有大量補償措施,琉球人對日本統治的印象卻比較複雜,多數以提高自治權為主要方針,少數有追求獨立的想法。 

琉球獨立運動 

推動獨立運動的組織包括嘉利吉俱樂部(原琉球獨立黨)和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等。嘉利吉俱樂部不僅力主琉球群島獨立建國,也支持新疆、西藏、台灣獨立,也認為釣魚臺列嶼是琉球的領土。而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則著重研究、探討琉球獨立的可能性,認為釣魚台列嶼是琉球歷史的一部份,反對日本把釣魚台國有化,並認為任何一方宣示主權皆會引起戰爭,因此各方應分享島嶼和海權。 


日本的医学及医疗体制 

1868年(明治1年)新政府在横滨设立临时军事医院,聘请英人韦利斯(Willis,1837—1894)担任指导,后迁到东京,改为东京府大医院。次年新政府将幕府的医学所和大医院合并,改为医学校兼医院,成为新政府的第一所医学教育机关。

当时政府从德国请来两名医学教师即外科医生缪勒(Muller,1824—1883)和内科医生霍夫曼(hoffmann,1864—1937),主持医学校的教学和治疗。1877年(明治10年)医学校改为东京大学医学院。随着中央医学教育的确立,地方也纷纷建立医学校,培养西方医学人才。

1872年(明治5年)文部省设置医务课,掌管医疗卫生事业。1874年(明治7年)公布医制76条,规定开业医生必须通过西医学考试,于是日本传统的中医学便急剧衰落下去。明治政府为了发展近代医学,派遣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德国留学。当时留学德国成了日本医学界的一股风气。1875年(明治8年)东京医学校设立速成班(三年制),还建立第二医院供速成班学生临床研究之用。这样,近代医学进一步得到普及。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医学界,细菌学成为一种新兴的学问,细菌学被介绍到日本。绪方正规和北里柴三郎是日本第一代细菌学家。1890年(明治23年)北里发现破伤风菌抗毒素并任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在传染病研究所的推动下,日本的细菌学和流行病学得到发展(如志贺洁于1897年发现痢疾杆菌),卫生防疫思想普及全国。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青山风通、北里柴三郎赴香港调查研究。此时,医学团体纷纷成立,1893年成立了日本解剖协会和耳鼻喉学会,1897年成立了眼科学会。至明治末年日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很发达了,医生达3万人,各府县都成立了医师会。1910年(明治43)还出现了关西联合医师大会、关东北医师大会等联合组织。1902年(明治35)在上野公园召开第一届日本联合医学会,拥有会员1797人,1906年增至2400人。1896至1910年先后成立了各类分科学会,出版学会杂志。至此,日本医学正式开始加入近代医学国家的队伍。从1897年(明治30)日本参加莫斯科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医事会开始,不断派代表参加各种国际医学会议。与此同时,外国学者也络绎不绝地来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关于学术研究方面,著名的有:小金井良精的阿伊努族解剖学研究(1904),桂田富士郎的日本吸血虫研究(1904),山极胜三郎的癌的研究(1905),秦佐八郎的抗梅毒药雪尔伐散“606”的发现(1909),高木兼宽的脚气病研究(1884)等。

总之,明治时代是日本医学近代化的时代,西方医学对日本医学近代化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日本医学的主体。日本医学急速近代化是和政府大力提倡西方医学分不开的。此外,医学教育的普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日本医生与西方各国的医院都有许多交流。有日本实习医在加拿大医院操刀。






0 件のコメント: